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青定双城记⑤】链上持续发力 产业步步生花

2025-02-15 19:43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央广网兰州2月15日消息(记者邸文炯)37家投资额千万元以上的企业落地甘肃定西,携8.37亿元资金扎根,为定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青岛市倾心助力,让定西19.88亿元的农特产品走出深山,31489名农村劳动力踏上转移就业之路,社会力量更递上4393万元帮扶资金;

  一场场盛会搭起合作桥梁,“鲁企走进甘肃?定西投资洽谈会”“甘货入鲁”展销活动人气高涨,“山海共携手?青定谱新篇”招商品牌熠熠生辉,53个投资项目落地定西,签约、到位资金分别达57亿元、41亿元……

  2024年,青岛与定西在东西部协作的征程中踏出坚实有力的步伐,携手绘就产业共富的绚丽画卷。

  2024年4月27日,第四届“鲁企走进甘肃·定西投资洽谈会”正式启动(央广网发 定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资金涌流、产业崛起、实事落地,自新一轮协作开启,青岛与定西跨越山海相拥,以同频共振之姿奏响奋进乐章,将产业作为关键突破口,全力提升协作质效,携手打造东西部协作“青定样本”。

  踏入甘肃天成兴渭药业有限公司,忙碌气息扑面而来。车间内,工人脚步匆匆,机器轰鸣作响,党参整齐晾晒,黄芪化为薄片,一片热火朝天。作为渭源县依托东西部协作引入的重磅项目,公司专注中药饮片研发生产,高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加持,通过国家药品GMP认证,已然成为经济、带动、附加值“三高”的产业新星。总经理王兴国介绍:“山东天成集团定西制药项目斥资10亿元,投产后年产值超15亿元,创300余就业岗,稳带5000多中药材种植户增收。”

  定西,这片“千年药乡”“天然药仓”,岷县、陇西县、渭源县分别顶着中国“当归之乡”“黄芪之乡”“党参之乡”桂冠,中药材底蕴深厚。城阳区与渭源县借协作东风,突破行政藩篱,共建“飞地产业园”,在科技、旅游、人才等领域深度“握手”,已揽6个重点项目落地,2.4亿元资金到位。宏兴工艺品有限公司扎根,开启农户家门口外贸;青岛远茂打造食用菌产业园,开发6款产品,近百人就近就业增收;三家青岛公司联合定西企业设马铃薯收购站,加工淀粉2010吨,带动1924户均增收万元……城渭还合力推出“品渭”“渭货出山”品牌,扶持23家企业,在城阳设10家体验馆,助力渭源农特产品“出山入青”,揽金3.2亿元。

  临洮县中铺工业园,海尔日日顺智慧物流园项目展示牌醒目矗立。这是青岛市北区为临洮抢抓机遇“量身定制”,贴合当地产业布局,打造电商、供应链金融、冷链物流等平台的重点项目。占地400.9亩、投资6亿元,建成后将成西北智慧物流标杆,预计年带动物流投资80亿元,提供500余就业位。市北区与临洮县深挖两地资源“富矿”,精准发力,近年签约千万级项目超10个,2023年以来落地8个协作项目,新增投资3.36亿元,区域协同发展态势喜人。

  甘肃天成兴渭药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分拣药材(央广网发 定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定西,马铃薯产业堪称“当家花旦”,一路升级,走过自给自足、培育、快速发展、全面提升、转型升级五阶段,凭完整链条、高农民受益度、强扶贫效能、大潜力、广影响,稳坐农业支柱产业宝座。近年近5亿元协作资金倾入,以安定区为核,辐射周边县区,集群发展。

  强基,青岛4500万元专项扶持,定西整合涉农资金,实施“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协作项目”,1.14万亩高标准农田亮相,“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规模经营”模式下,示范基地亩产从2000余斤飞跃至8500斤。每年超4000万元协作款投马铃薯标准化基地建设,建成两大国家级示范区,种植面积稳控300万亩。

  壮“芯”,借青岛现代农业优势,甘肃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定西市马铃薯育繁推创新联合体成立,3个脱毒瓶苗繁育中心、39家种薯企业扎根,种薯繁育体系完备,物联网、智能设施赋能,年产优质种薯200万吨,畅销国内多省区,出口海外。

  延链,定西宽粉产业异军突起。定西宽粉产业研究院、学院助力品牌打造,产能达23万吨、销售额破30亿元。2024年2000万元协作资金注入,“定西宽粉产业园”开建,引龙头集聚,全市28家加工企业、96万吨加工能力,产品多元,加工体系成熟,向国内精深加工示范基地迈进。

  拓市,“定西马铃薯”“定西宽粉”领衔“甘味”品牌体系,前者品牌价值395.45亿元居首。青岛28个农特产品馆开门纳客,国际销售渠道拓宽,新业态蓬勃,线上线下齐发力,预计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冲260亿元。

  陇西县权家湾镇焦家湾村香菇生产基地种植的香菇(央广网发 定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走进陇西县权家湾镇焦家湾村香菇生产基地,大棚内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一排排香菇菌肉饱满、个头匀称、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熟练地忙着采摘、装筐、入库。“我们现在摘的是(头茬)菇,两个棚子里面摘了40多筐,菇确实好得很,都是花菇。”陇西县权家湾镇焦家湾村香菇生产基地务工人员魏淑梅笑着说道。

  据了解,这批新出菇的香菇是在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的悉心指导下,特意引进的香菇新品种。相较于以往的种植品种,它出菇率更高、产量更大、品质也更为优良,深受市场青睐。

  在陇西县农技推广中心食用菌实验室里,农艺师李娜正专注地查看桑黄菌棒生长情况。她介绍,桑黄是药食两用型真菌类药材,有着“森林黄金”的美誉,具备排毒、止血、护肝、强化免疫力等诸多功效,是通过“定西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及栽培技术示范与应用”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项目引进的食用菌新品种。

  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程邦仲说:“我们项目人员充分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精心引进、筛选出适合当地栽培的食用菌。截至目前,一共成功引进6个食用菌新品种,包括灵芝、桑黄、猴头菇、香菇、金耳、赤松茸。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会定期前往食用菌基地,现场指导生产技术,重点解决了灵芝、香菇出菇不均匀和产量低的问题,以及食用菌菌种退化、珍稀品种栽培少、菌种生产技术不标准等一系列难题。”

  自鲁甘东西部协作项目——“定西食用菌新品种引进筛选及栽培技术示范与应用”科技惠民示范引导专项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凭借青岛农业大学的先进技术和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积极开展优质食用菌、珍稀食用菌品种的引进与筛选工作,有效拓宽了陇西县食用菌种植品种,大幅提升了产业科技水平,有力推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加速发展。

  依托这一专项项目,陇西县成功建立起食用菌栽培核心示范区150亩以上,实现销售收入760万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120万元。同时,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12人次,带动就业220人,服务农户210户。

  青岛定西,山海情深。从药企落地到“飞地”开花,从物流崛起至马铃薯全链跃升,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协作之路步步生花。青岛定西紧握双手,向着共富彼岸破浪前行,续写东西部协作传奇,让产业之光,照亮每一寸发展的土地,让共富之果,惠及陇中大地更多奋斗的人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