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非遗文化看甘肃(11)|临潭“万人扯绳”:传承620年的民俗力量

2025-02-21 15:52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在甘肃这片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璀璨星辰,闪耀着历史的光辉。其中,临潭县的“万人扯绳”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甘肃非遗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这根绳子,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它见证了临潭县从古至今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这根绳子,早已成为临潭人不可或缺的节日记忆。它不仅是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更是临潭人民对历史的传承、对文化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的生动体现。

  临潭,古称洮州,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县域内有汉、回、藏等多民族世代繁衍生息。农区与牧区、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的特殊区位造就了当地兼收并蓄、包容天下的精神品格。“万人扯绳”活动是最受临潭县广大群众喜爱、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大型户外比赛盛会,是人民群众共渡元宵佳节传统习俗,更是全景展现临潭文化旅游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窗口。

  “万人扯绳”活动起源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20年的历史。它最早源于古代水乡的拉纤和军队的操练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军中游戏,用于训练兵卒的体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活动逐渐从军营走向民间,成为临潭人民庆祝春节和元宵节的重要习俗。2008年,临潭县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拔河协会授予“全国拔河之乡”称号;2021年,“拔河(万人扯绳赛)”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标志着“万人扯绳”活动的民俗文化价值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和保护。

  传统的扯绳活动,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晚上举行,每晚三局,共九局。今年的活动于2月11日晚8点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和当地群众参与。活动现场,一条长达1808米、重达16吨的巨绳横贯西大街,其规模之宏大令人震撼。

  群众以居住地划分,将县城主街道西大街分上下片区,无论男女老少,愿意参与的群众都可以加入其中。比赛开始,参赛者一拥而上,分挽绳的两端,双方连手将木楔子串在龙头中间,以鸣炮为号,开始角逐。大家齐心协力拉扯巨绳,场面壮观,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按照当地传统说法,在“万人扯绳”活动中赢得胜利的一方在这一年将会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万人扯绳”活动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项非遗文化。此外,当地群众也积极参与到活动的传承中来,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万人扯绳”活动不仅是临潭县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更是当地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临潭县准确把握“文化为旅游铸魂、旅游为文化赋形”的关系,全面保护和传承了江淮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洮商文化、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通过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临潭县厚植了旅游的文化内涵,推动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模式向“文旅深度融合、协同共进”的格局转变。

  非遗文化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的根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临潭“万人扯绳”活动,是甘肃非遗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文化的光芒。它以独特的民俗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生动诠释了甘肃这片土地上非遗文化的独特价值,也承载着临潭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