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新春走基层|漳县:小蘑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2025-02-14 14:25 来源:中国甘肃网

漳县武当乡蘑菇种植基地

  时下,走进漳县武当乡远门村的蘑菇大棚,一朵朵蘑菇从菌包中俏皮地探出脑袋,宛如春日里竞相绽放的花朵,充满了盎然生机。灰白色的菌柄纤细而坚韧,稳稳地撑起伞状的菌盖,恰似一把把小巧精致的“小灰伞”,在大棚的微光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长势十分喜人。

  近年来,漳县充分挖掘自身独特的生态优势与丰富的资源禀赋,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寻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路径。在这场探索中,蘑菇产业脱颖而出,被漳县视为特色优势产业,予以大力培育和发展。

  武当乡远门贵荣蘑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贵荣满脸自豪地介绍道:“我投身蘑菇种植已有6个年头,如今合作社名下有4个大棚。去年,我们生产了4万棒菌棒,每棒能产出4斤蘑菇,算下来一年就能收获10万斤。市场价格相当不错,每公斤能卖到8元左右,一年下来,收益能达到40多万元。”从李贵荣的话语中,不难感受到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与满足,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满满信心。

  在大棚里忙碌的村民景小林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开了话匣子:“以前农闲的时候,我只能在家里干着急,没啥收入。现在可不一样了,村里发展起了蘑菇产业,我来这大棚里务工,每天的工作就是照料这些蘑菇,活儿不累,还能有稳定的收入。看着这些蘑菇茁壮成长,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就像看到自己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真得感谢县里的好政策,让咱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武当乡远门贵荣蘑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蘑菇

  近年来,漳县立足资源禀赋,找准主攻方向,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基地,菌菜产业已成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和支撑经济转型的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建成食用菌生产基地9个866亩,年满载挂棒能力达1213万棒,菌菜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8.7亿元,菌菜产业正向标准化、高端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蘑菇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鼓起了漳县农民的“钱袋子”,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下一步,漳县将以蘑菇产业为着力点,挖掘更多特色农产品,持续推动特色农业发展,让小小蘑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绽放更大光彩。

  通讯员 李志斌 图/文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