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让生活圈成为幸福圈——嘉峪关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2025-02-14 08:37 来源:中国甘肃网-嘉峪关日报

  原标题:让生活圈成为幸福圈——我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成效明显

  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艳华

  在我市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能做些什么?

  可以到风景如画的公园锻炼身体,可以到商品琳琅满目的超市购物,可以优哉游哉地送孩子到学校,可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体检,可以到设施齐全的社区活动室休闲娱乐,也可以到书香四溢的社区书屋看书“充电”……

  多年来,我市始终秉持“便民、利民、惠民”原则,围绕群众所需所盼,打通衣、食、住、行等多个生活场景的“最后一公里”,高标准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居民近在咫尺的便利与幸福。

  有一种幸福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何谓“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我市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以市民步行15分钟的范围来组织生产生活空间,强调与市民日常生活规律相衔接,实现空间与人的活动相对接,有效分配公共资源,发挥服务效能,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现在不少居民已经习惯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的幸福。

  家住昌盛社区的居民刘女士,每天早上步行几分钟把孙子送到逸夫小学,然后步行几分钟到西部超市买菜,回家途中还可以在小区健身器材锻炼锻炼身体。

  大众社区服务中心内,居民有的在跳舞走模特步,有的在棋牌室里悠闲地打牌聊天……正在看书的周先生笑着说:“从家走到这里只需要两三分钟时间。我年纪大了,能在家门口享受到这样的服务,感到非常幸福。”

  如今,我市已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8个,其中基础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个、提升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8个、品质型一刻钟便民生活圈7个。重点建设便民服务点465个,共有30个社区220个居民小区参与建设,21个社区作为试点持续推进工作,实现城区社区100%全覆盖。广大居民通过身边变化切实感受到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带来的便利。在“圈”内,大到医疗、文化、体育,小到买菜、吃饭、针头线脑等生活所需,步行15分钟内都能搞定,为群众“圈”出了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美好生活,让群众享受到了稳稳的幸福。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2023年8月我市获批全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2024年7月入选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之初,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生活圈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市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合理划“圈”,精准规划建“圈”,结合各街道社区行政边界、人口分布结构特征、划分道路和公共交通网络、空间集聚形态等多个方面,以步行15分钟距离(800-1000米)为半径,按照分型定级标准和社区基本条件,将城区划分为18个便民生活圈,谋划建设10个一刻钟社区服务综合体。

  围绕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社区工坊、托育机构等,不断健全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各类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推动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

  在曙光社区、朝晖社区、明珠社区建设标准化便民服务点各1个,在西部公司5处综合超市设置便民服务点各1个,建成文化路农贸市场1个,联合甘肃弘源央厨食品有限公司试点建设4个高品质生鲜便利店和两个售卖点,引导烟草公司在城市社区布局建设“陇之情”便利店39个,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支持商业网点服务叠加,搭载代扣代缴、代收代发、打印复印、家政预约、上门服务等便民服务,提供“一店多能”“一点多能”服务,启动民生药事服务站建设工作,开启民生药事服务新升级。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群众幸福加码

  围绕社区居民宜居生活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再是简单的吃与住,而是居民享受生活、满足物质与精神需求的聚居地。

  我市因地制宜,聚焦品质优化,建设了覆盖百姓生活的综合服务圈、全民健身圈、养老服务圈、健康医疗圈、社区文化圈、就学便利圈、便捷消费圈等18个“圈”,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百姓福祉。

  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市建成养老机构12个,投运雄关街道、钢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根据不同情况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日间照料、供餐助餐、助浴助洁、娱乐服务、政策咨询、精神慰藉等综合养老服务。建成城市助餐点14家,达到年龄要求的老人可以到任意一家助餐点享受爱心午餐服务,并在21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健全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阵地。

  打造“10分钟文化生活圈”,组织开展邻里文化节,建设书香社区、书香校园、家长学校等活动场所56处,依托社区共建平台,推广图书馆+互联网+项目发展模式,共建成街道综合文化站2个,设立社区图书馆9个,联盟馆2个,24小时智慧书房3个。

  打造“10分钟体育健身圈”,累计建设各类体育场地951个,建成71处618件健身设施,更新659件老旧健身器材,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5平方米,实现了47个城乡社区体育健身广场全覆盖。

  打造“15分钟健康服务圈”,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服务站9个,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79个,满足居民在家门口就医看病需求。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提档升级,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实现了线上办理服务,医疗健康服务更加普惠化、便捷化和智能化。

  打造“15分钟品质居住圈”,高标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对24个小区、185栋住宅单体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7250户,加装老旧住宅电梯120部。在市医院南院区、南市区农贸市场、酒钢三中北门等17处新建标准化公交站台34座,翻新原公交站亭8座,新购置候车亭8座,修复旧候车亭26座。建成邮政快递品牌11个,营业网点62处,在小区周边设置快递驿站57个,智能快递柜112组。

  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我市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持续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不断拉高建设标准,加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品牌塑造,“圈”出灵活多样的服务,“圈”出群众的幸福新生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