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庆阳

破局起势 聚力奋进——庆阳市西峰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5-02-13 11:36 来源:陇东报

  原标题:破局起势 聚力奋进

  ——西峰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刘新艳

  2024年,西峰区锚定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建城市、惠民生、防风险,实现经济稳步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

  聚项目 促招商 优营商

  厚植发展新优势

  坐落于西峰工业园区北部工业集中区的远景能源庆阳智慧储能系统制造项目是市、区招引的重大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于2024年11月中旬投产。该基地制造方面负责人孙谦介绍,项目投产半个月,就生产了20套箱式储能产品,实现产值1.2亿元。

  西峰区牢固树立“发展靠产业、产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引”理念,把项目建设视为扩投资、稳增长的“硬支撑”,以北部工业集中区、南部石化产业园、“东数西算”产业园“三大园区”为依托,加快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让企业能够轻松入驻、安心创业。

  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一项目一专班”的全方位服务,涵盖项目论证、手续办理、项目建设等各个环节,高效推进项目进度。纵深推进“千名干部帮千企”行动,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梳理企业困难和问题159个,已协调解决156个,“减退降免”企业税费6.57亿元,帮助企业融资贷款57.6亿元,清偿企业账款3亿元。

  截至2024年底,西峰区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15个,41个项目建成投用,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增幅26%;招商引资签约入库项目46个,签约总额343.5亿元,到位资金285亿元,增长55.7%。庆阳同欣50万吨/年轻烃深加工项目、庆阳宏大化工年产20万吨双氧水项目等重大项目相继投产,西峰工业园区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新能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成为产业聚集的“强磁场”。

  兴农业 美乡村 促增收

  绘就振兴新画卷

  西峰区把产业振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以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揽,坚持“保粮、扩畜、提果、增菜、养菌”的发展思路,加大对龙头企业、产业大户的扶持力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在瓜菜产业上,按照“育龙头、建基地、延链条、强科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由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牵头,引进并推广新技术和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农技专家定期深入瓜菜大棚,为农户提供温度调节、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等技术指导。相关部门给予企业和合作社资金补贴,并搭建销售平台,拓宽瓜菜销路。

  在苹果产业上,依托苹果产业集群项目、乡村振兴产业奖补项目,积极推行“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合作社”工作机制,做大、做强、做亮苹果品牌,推动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在食用菌产业上,按照“龙头企业管两端,中间交给群众干”的思路,积极构建“菌种研发、袋料生产、养菌出菇、加工销售、菌糠利用”为一体的食用菌产业体系。

  2024年,西峰区蔬菜种植面积达9.1万亩,总产量21.05万吨。依托居立、袁氏等果业龙头企业,推广种植优质品种苹果3500亩,提质改造老旧果园8300亩,苹果产量13.4万吨,产值9亿元;食用菌大棚累计达608座,生产菌棒5000万棒。

  精规划 重绿化 强维护

  塑造城市新风貌

  “社区食堂就在家门口,饭菜可口,方便又省心,还能在社区唱歌跳舞、下棋读书,生活丰富多彩。”“商业综合体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周末和朋友看电影、逛街,选择多样。”

  ……

  西峰区结合区域发展定位与市民需求,优化空间布局,稳步推进城市扩展。学院路、傅玄路北段道路建成通车,东郊湖片区开发建设已具雏形,秦霸岭市场片区住宅楼、星级酒店全面封顶,80个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老城区成片改造初显成效。

  城市建设步履不停,城市设施维护紧紧相随。西峰区按照“小修补服务大民生,花小钱办好群众事”的工作理念,对破损市政道路、缺失盲道、沉降检查井、失明路灯等市政“病害设施”进行细致排查和精准维修,先后完成60余条市政道路维修维护,坑补罩面6.7万平方米,维修铺装破损人行道9370平方米,维修更换人行道破损护栏1.34万米。

  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西峰区实施主干道路提质改造、背街小巷综合治理、道路排水防涝地下管网改造、燃气管道及燃气设施老化更新改造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日趋完善。

  紧盯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建成“口袋公园”48个,满足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人居环境愿景;着眼补齐教育、交通、卫生、托幼养老等公共服务短板,建成学院路实验学校,新增学位3870个,新增停车位3000多个,新增供热面积145万平方米,1548名失地农民住进了安居房;120个小区安装监控摄像头10406个,实现智能监控系统全覆盖;打造“昊鑫时代广场+小什字地下商业街+东湖公园”“丽晶茂商务+助老”等13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覆盖总人口24.28万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