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见证秦崛起

镇原县出土的秦诏版

天水放马滩秦简

礼县四角坪遗址出土的云纹瓦当

礼县大堡子山出土的垂鳞纹秦公铜鼎

礼县四角坪遗址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陶兴华 缐育乾
秦文化在发展变迁过程中与甘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因之在今甘肃境内留存了诸多秦文化印迹。商末周初,秦族西迁进入今甘肃境内,在天水地区建立了秦人最早的都邑——秦邑,随后秦人势力范围由渭河流域拓展至西汉水流域,并在陇南礼县境内建立西犬丘核心根据地。秦人势力逐渐崛起,并于春秋初年秦襄公时期在陇东南建立秦国,秦武公时期攻灭天水市境内邽戎和冀戎后,于其地设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行政区划。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直到秦帝国建立,秦文化也从初步萌生到逐渐发展壮大。
甘肃作为秦人重要的活动区域和稳固的大后方基地,从西周初期到秦帝国存续期间的诸多秦文化元素都可以在今甘肃境内探寻到相关踪迹。
秦族西迁
秦族通常是指源于东而兴于西的嬴秦宗族成员,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有着共同的姓氏和血亲传承脉络,在一些生活习俗方面也长期保持着高度一致性。学界对“秦族族源”以及秦文化的渊源问题已经进行了长期大量的学术探讨和研究,逐渐形成了“西来说”和“东来说”两种观点。两种说法都既有传世文献材料的依据,又有考古发现的支撑,各有各的道理,谁也不能完全取胜对方。本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汉水流域礼县大堡子山、渭河流域甘谷毛家坪等早期秦文化遗址的不断发掘和考古新发现,以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陆续整理与刊布,秦族源于东方的说法得到了更多的材料支撑,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秦族“东来说”。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始祖为颛顼帝后人女脩,女脩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华为妻,生大费。大费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嬴秦之嬴由此而来。嬴秦族与殷商族同属东夷族群,最初都生活在海岱地区。商末周初,嬴秦先祖中潏奉命率领族人“在西戎,保西垂”。清华简《系年》记录显示,周公东征平叛后,秦族余脉被强行迁徙到陇东南地区。清水县李崖遗址是目前甘肃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秦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器物带有明显的商式风格,这为秦族“东来说”提供了一些实物证据。秦族西迁以后,直到春秋时期还依然保留着东夷族群普遍施行的殉葬习俗,这与周人的丧葬习俗存在巨大差异,被周人视为野蛮落后的行为。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省礼县城东13公里,现已探明200多座墓葬,其中2座“中”字形大墓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春秋早期秦人两位国君的陵墓,证明了此处即是秦人四大陵园之首的西垂陵园,也确定了礼县即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
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村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该遗址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根据遗存情况,学界将甘谷毛家坪遗址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遗存被认定为周秦文化遗存,B组遗存则被认为属于戎狄文化。A组遗存的文化性质又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对应西周时期,后段对应东周时期,而且前后段之间有较强的连续性。曾经担任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的赵化成先生认为,从毛家坪遗址的遗存情况可以看出,秦人早在西周早期就已经在甘肃东部的渭河流域活动。
董家坪秦墓遗址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南河川乡,其文化类型与毛家坪遗址相似。
作为秦人最早都邑的“秦邑”主体处于天水市清水县境内,秦邑范围很可能还延伸至天水市秦安县和张家川县境内;“西犬丘”主体位于今陇南市礼县境内,部分区域可能延伸至临近的西和县境内。秦邑和西犬丘曾经先后作为西周、春秋时期秦人的早期都邑而存在,是早期秦人西迁甘肃以后重要的生活据点。
由以上记述可知,秦人西迁进入甘肃境内后,先是呈点状分布,生活在渭河流域。伴随着势力逐渐发展壮大,秦人势力由渭河流域拓展至西汉水流域,点线结合形成面,这个“面”便成为早期秦人在陇东南地区的势力范围,从而为秦人后来的东进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陇南西和县及其周边地区盛行乞巧节习俗,赵逵夫先生认为这是秦人非物质文化的遗存。《秦风》中的一些篇章内容描绘得既生动美好又真实亲切,许多学者认为这反映了秦人在陇东南一带生产生活的场景。
商末周初之时,秦人先祖中潏带领秦族到达甘肃陇东南一带以后,居于戎狄之间,与周边族群在诸多方面产生了交集。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之中逐渐形成了以秦族为核心,同时又广泛吸纳周边诸多戎狄族群的复合型群体,即早期秦人。秦族自身的东夷文化与西戎文化、周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明显的早期秦文化。
刘坪遗址位于天水市清水县城西北25公里,是一处春秋时期的西戎墓葬遗址。刘坪遗址出土器物带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色,既有西戎文化的特征,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秦文化因素。这反映了早期秦人群体形成过程中不同族群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情况,为揭示秦戎关系和秦文化元素组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证支撑。
铸就伟业
西周中期,秦人先祖非子因为擅长畜养马匹得到周孝王的赏识,非子获赐“秦邑”封土,其身份为周天子“附庸”,周孝王还特授非子一系秦人得以专享嬴氏宗族祭祀权,这实际上就是让非子成为嬴氏宗族的正统合法传承人。非子生秦侯,秦侯生公伯,公伯生秦仲。秦仲被周宣王册封为大夫,秦人身份地位得以进一步提升。公元前822年秦仲在征伐西戎时战死。从秦仲担任秦人领袖开始,秦人势力逐渐发展强大起来,秦人社会从此开始创设相应的礼乐制度。秦仲在秦人群体中声望颇高,诗经《车邻》便是秦人赞颂秦仲的诗篇,全诗描述了秦人社会车盛马壮,印证了秦人善于养马、长于驾车的史实。其中诗句“未见君子,寺人之令”中的“君子”指代秦人领袖,“寺人”是春秋时期掌管国君出入的传令官,说明秦仲时期秦人社会礼乐文明开始兴盛。
秦仲长子庄公统帅周秦联军击溃西戎,被周宣王册封为西垂大夫,以“西犬丘”为核心发展根据地。礼县西山坪遗址是一处西周中晚期城址,通过对出土器物的研究可知,西山坪城址是秦人早期的一处聚居地,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秦人城址,很可能就是史料记载的“西犬丘”的核心部位。
西周末年,秦庄公长子世父发誓为其祖父秦仲报仇,主动请缨外出击戎,并且将太子之位让给弟弟秦襄公。秦庄公死后,雄才大略的秦襄公继承西垂大夫爵位成为秦人领袖。申侯联合犬戎攻入宗周镐京,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各派势力分别拥护周幽王儿子平王宜臼和周幽王弟弟携王余臣继承天子之位,西周出现了短期的“二王并立”局面。在这种社会局势下,秦襄公审时度势,毅然选择站位周平王阵营一方。秦襄公率领秦人援救周王室,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周平王为了感谢秦襄公,册封秦襄公为诸侯,口头承诺将关中岐丰之地赏赐给秦人。秦国自此正式建立,秦襄公特别于西畤举行了盛大的祭祀典礼,宣告了秦国建立的合法性。
礼县鸾亭山遗址毗邻西山坪城址,考古工作者在鸾亭山顶发掘了一处西汉时期的皇家祭天遗址,有学者推论鸾亭山下很可能就是秦襄公举行祭祀典礼的“西畤”所在地。从非子时期的附庸升级为秦襄公时期的诸侯,曾经处于被周人流放奴役地位的秦人社会综合实力得以飞速提升,这对于秦人地位而言实在是一次质的飞跃。此后秦人得以与其他诸侯国在法统意义上平起平坐,凭借着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秦人势力崛起并逐渐发展壮大。
为了赞颂秦襄公的丰功伟绩,秦人创作了诗经《驷驖》诗篇来赞美秦襄公并憧憬美好前程。《驷驖》描绘了秦人游猎的场景,表现出秦人的尚武精神。有学者研究认为,该诗“游于北园,四马既闲”中的“北园”很有可能就是西畤之后苑,位处陇南市礼县境内。《小戎》在赞美秦襄公的同时,还记述了秦人尚武善战、不屈不挠的开拓精神。诗句“在其板屋,乱我心曲”中提及秦人在陇东南一带居住的特色建筑 板屋。先秦时期,陇右多林木,西戎因地制宜,以板造屋,创建了板屋住宅模式。秦人长期与西戎族群互动交融,板屋住宅模式即是他们互相学习、彼此影响的结晶之一,至今在陇南山区依然保留有板屋建筑痕迹。
秦襄公死后,秦文公即位。公元前726年秦文公率领部分秦人翻越陇山东进关中,并在关中西部的汧渭之会建立新的都邑,此后秦人便以关中为根据地东征西讨,开启了秦国迈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
秦文化印迹
虽然秦国都城在不断向东迁移,但是在甘肃境内依然活跃着大量的秦人,并留下了为数不少的文化遗存。
礼县圆顶山遗址与大堡子山隔河相望,是一处春秋中晚期秦国中下层贵族墓地。刘家沟秦墓位于平凉市崇信县锦屏乡,是一处战国时期的秦墓,随葬器物带有“卤”字形符号,为研究秦国卤县治所提供了实物资料。放马滩秦简出土于天水市麦积区党川乡战国秦墓之中,除了460余枚简牍以外,墓中还出土了战国时期秦人木板地图,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实物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用地图。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群位于天水市张家川县城西北17公里处,属于战国晚期归附于秦国的西戎族群墓葬遗址,其中的竖穴土坑墓形制和车马器等器物带有较为明显的秦文化因素。王家湾墓地位于天水市秦安县五营乡王家洼村北部,同样属于战国晚期的西戎墓地,其墓葬形制和器物类型也带有较为明显的秦文化因素。礼县六八图遗址主体属于战国时期秦国平民墓葬群,墓主人多为深受秦文化影响的戎人,这为我们研究秦人族群构成和秦戎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
秦昭襄王时期,秦人攻灭义渠戎,于其地设立了陇西、北地、上郡,随后修筑长城以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史称“秦昭襄王长城”或“战国秦长城”。甘肃境内战国秦长城主要分布在定西市、平凉市和庆阳市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横跨临洮、渭源、陇西、通渭、静宁、镇原、环县、华池等八个县域,全长400多千米。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继续修建了西起临洮(约当今定西市岷县),东抵辽东的万里长城,史称“秦始皇长城”,甘肃境内秦始皇长城主体是在战国秦长城的基础上修补完善而成。
为了应对北方匈奴的袭扰,秦始皇还派人修建了直道。秦直道从今陕西省淳化县出发,到今内蒙古包头西终止,南北大体呈直线分布,故被称为“直道”。甘肃境内的秦直道长约300千米,南北跨越庆阳市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个县境。《甘肃省境内秦直道沿线旅游公路规划研究》记载,秦直道“最南端在前马原两女砦,与陕西省旬邑县石门关段秦直道相连,最北端与定边县白马乡白马涧相连,沿途经过庆阳市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四县。其中正宁县境内约70千米,宁县境内约60千米,合水县境内约60千米,华池县境内约110千米”。秦直道自秦代修建以来,长期沿用至清代晚期,部分道路至今依然被当作农村道路和森林消防通道使用。
庆阳市镇原县城关镇富坪村曾出土过一件秦二十六年铜诏版,上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万,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这是秦帝国统一度量衡举措在甘肃境内的实物证明。庆阳市宁县长庆桥镇曾发现一处秦货币窖藏,出土大量秦半两钱。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批秦半两货币始铸于战国早期与中期之交,不晚于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这对探究秦半两的始铸年代提供了实物资料。
近些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陕甘一带陆续发现了许多秦人祭祀文化遗址,其中就包括2023年获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四角坪遗址位于礼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四格子山顶部,海拔1867米,东北距离礼县大堡子山遗址大约5.5公里。大概在战国秦汉时期,四格子山顶被人工削平,从而形成了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的高大平台。该山顶平台中间保留了大量夯土建筑基址,平台外围则残存了夯筑围墙。四角坪遗址出土了包括筒瓦、板瓦、瓦当、空心砖、素面砖、回纹砖等建筑材料,建筑基址整体呈“回”字形对称结构,中心有一处类似天井的水池建筑。考古领队侯红伟先生认为四角坪遗址应该是一处秦帝国时期的大型礼制性建筑群,很可能是为秦帝国建立第二年的秦始皇西巡准备的祭祀场所。四角坪遗址发现了数量可观的排水设施,有学者据此认为这在一定意义上实证了天水地名取自“天河注水”的说法。
秦族西迁进入甘肃,早期秦人共同体形成于甘肃,秦人建国于甘肃,秦文化发祥于甘肃。秦文化自诞生以来,便与陇原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甘肃这片沃土上开出了璀璨的文明之花。秦人在甘肃陇东南地区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顽强拼搏精神;在与甘肃境内戎狄族群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秦人逐渐形成了与时俱进、兼容并包、兼济天下的宽广胸怀。锐意进取和兼收并蓄不仅是秦人的核心精神,也是秦文化的代表性特点,这种精神特点主要形成于秦人在甘肃境内生产生活期间,其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为日后秦人势力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 2025-01-18【甘快看】秦川,风从敦煌来
- 2025-01-09【甘快看·文化·生活】吼一声秦腔
- 2025-01-09吼一声秦腔
- 2025-01-07【甘快说·暖风来】秦地有声说秦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