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永靖城乡精彩的社火展演现场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将浓浓的新春氛围推向高潮,也给广大群众献上了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
社火节目轮番上演,舞长龙、扭秧歌、耍雄狮、踩高跷、太平鼓等传统技艺悉数亮相,展现了临夏州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
春官是社火队中的头面人物,常由德高望重,有即兴编词能力的长者充当。社火队每到一地,春官根据场景,编出一些打油诗形式的吉利话,在社火锣鼓的间或伴奏下“喊唱”出来,增强热闹气氛。
长龙舞动,忽而高耸,忽而低游,气势恢宏。
太平鼓队伍,鼓手们身着鲜艳的传统服饰,持鼓槌有力地敲击大鼓,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与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舞狮队在“驯狮人”的引导下,时而跳跃,时而翻腾,时而挠挠头,将狮子的威武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旱船在“船工”的划动下,如在水中摇曳前行,演绎着水乡的故事。
秧歌队伍的舞者们,手中的扇子在空中飞舞,脸上洋溢着笑容,步伐轻快,将节日的喜悦传递给每一个人。
表演者腰系红绸,手持彩扇,画着古拙旷达的脸谱,挥舞着彩旗,用社火这种传统而古老的方式,贺新春如意,谱团结新篇。
他们步伐稳健、仪态端庄、目光如炬,昂首阔步,脸上精致的妆容将太傅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传统节目不仅让观众大饱眼福,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传统社火节目外,还融入了非遗元素,展示了永靖独特的非遗文化。
永靖秧歌(社火),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8年,被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锣鼓喧天,是新春的序曲,也是生活的欢歌。社火表演是西北的年味担当,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本期小陇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啦,关注《小陇画报》,了解更多甘肃美景、人文历史、独特民俗,咱们下期再见。
本期摄影:瞿海东 文字: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屈杰文 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