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看甘肃(10)|华亭曲子戏:传唱乡间的国家非遗 原汁原味展文化魅力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9/553/00301955344_1852735f.jpg)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正月初九,位于关山东麓的华亭市西华镇西塬村的村部围满了群众,在一桌一红毯组成的简易舞台上,4名演员来回穿梭,伴随着锵锵鼓点和宛转悠扬的二胡声,一场“地摊”剧目《天官赐福》正在紧张演出。演员们热情高涨、精神抖擞,转身回旋、闪避腾挪间尽显戏剧功底。
“这都是老一辈口头传下来的,也就初五到二十三这段时间才演出,大家都图个乐呵,也期盼今年能够风调雨顺。”西塬村曲子戏传承人高鹏举兴致勃勃地说,“我不光爱演,还爱带着大伙一起学,算起来我们村的演出班子都得喊我一声‘师傅’。”话音刚落,他便急匆匆赶到演出现场打起了手势,纠正起演员的表演动作。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9/553/00301955345_681a6fe0.jpg)
华亭曲子戏又称“小曲子”“笑摊”“地摊子”“信子腔”等,是戏剧的一种,源于宋、元,盛于明、清,尤以民国为最,鼎盛时期曲调达到100多个,千百年来在华亭民间乡村深受群众喜爱,为平凉市所独有。其剧目全部是小折戏,它在剧终唱词中报“剧名”的特殊表演方式,在其他地方小戏中是绝无仅有的。2006年,华亭曲子戏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9/553/00301955341_3b7ba7a3.jpg)
“咱这曲子戏,虽说是民间艺术,演员都没有什么文化,但大家可都是真感情、真功夫!”高鹏举笑着介绍,“乐器、道具、服装都极为朴素,三五个人伴奏,两三个人登台,桌椅板凳、草帽、长杆烟锅等生活用品往那儿一放就是道具,原汁原味。这样接地气的表演形式,大伙都爱看。”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9/553/00301955342_f1f09793.jpg)
锣鼓铿锵,戏韵悠扬。如今,在华亭市一场场接地气的文化盛宴正接续上演,老艺人们笨拙又质朴的文化输出既滋养着曲子戏剧种,也丰富着春节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演绎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崭新篇章。华亭市还将继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更多高质量的文娱活动,推动春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热”起来、“传”下去。
![](http://www.gscn.com.cn/pic/003/019/553/00301955343_cc14b54d.jpg)
- 2025-02-11深化“三抓三促”行动丨促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甘肃国资国企卓有成效
- 2025-02-11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回归 9只豺“组团出游”祁连山
- 2025-02-11新春走基层|嘉镜线上的通信卫士
- 2025-02-11人大代表履职故事丨刘慧珍:矢志教育勤耕耘 为民履职勇担当
![](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770.png)
![西北角](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ibeijiao2.png)
![中国甘肃网微信](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xin2.png)
![中国甘肃网微博](http://www.gscn.com.cn/home/2019/images/icon-erweima-weibo.png)
![微博甘肃](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weibogansu2.png)
![学习强国](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xuexiqiangguo2.png)
![今日头条号](http://www.gscn.com.cn/cms_sys/cms_template/100/000/732/images/jinritoutiao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