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新春走基层|社火闹春 秦安新岁启新章——秦安县2025年春节社火汇演侧记

2025-02-11 14:03 来源:五彩秦安

  “社火一响,年味满巷。”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秦安县城被一种热烈而欢腾的氛围所萦绕。在这片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成纪大地,2025年春节社火汇演盛大启幕,为全县人民献上一场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续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春华章。

  社火作为流传千年的民俗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全县老百姓们图个热闹,更是承载着秦安人民希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社火越喧腾,年景越红火!每至此时,高亢的唢呐声、激昂的锣鼓声,便成为唤醒新春活力的号角,演员们喜庆热闹的表演和昂扬的精神,将节日的欢乐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让整个县城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

  春意未萌、寒意料峭。当日,秦安县城锣鼓喧天、欢声鼎沸,成千上万名城乡群众带着满心的期待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抢占最佳观赏位置。争相观看这一最接地气、最具年味的民间艺术表演。这场活动不仅是民俗狂欢,更是秦安展示发展成果、展望未来的重要窗口。

  此次活动规模盛大,路线从彩虹桥出发,经东滨河南路、太白街、成纪大道,沿途既能沉浸式感受社火魅力,又能领略秦安城区风貌。随着社火队伍的缓缓前行,人群中的欢呼与喝彩此起彼伏。18 支社火展演队伍,身着五彩斑斓的服饰,以饱满的热情和精湛的技艺,依次亮相。威风凛凛的舞龙表演,巨龙在舞者的手中灵动穿梭,时而盘旋而上,时而蜿蜒游走,每一个动作都展现出力量与灵动的完美结合,寓意着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蒸蒸日上。憨态可掬的舞狮,或跳跃、或嬉戏,与围观群众热情互动,活泼的模样,引得现场的孩子们笑声不断,也为新春增添了一份俏皮与欢乐。

  扭秧歌的队伍里,演员们手持彩扇,迈着欢快的步伐,彩扇翻飞,如同一朵朵盛开在春风里的花朵,将喜悦与热情传递给每一位观众;划旱船的表演者们,用生动的演绎,再现了水乡的热闹场景,“船娘”的婀娜身姿与“艄公”的诙谐幽默,让现场观众忍俊不禁,沉浸在这独特的民俗风情之中;高跷表演者们则以高超的技艺,在高跷上行走自如,做出各种惊险而又精彩的动作,引得观众们阵阵惊呼。每一个扮相都栩栩如生,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看汇演的群众刘林林告诉记者:“社火表演是一种传统习俗,以前过年就盼着看社火,现在大家的条件也好了,社火的表演也越来越精彩了。希望以后每年都能看到社火,把这个传统传承下去。”

  一辆辆装饰精美的彩车,更是社火汇演中的一大亮点。各镇彩车围绕产业、文化精心装扮,不仅展示着近年来秦安县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还通过生动的造型和丰富的元素,展现出秦安人民勤劳智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些彩车缓缓驶过,成为移动的文化展示窗口,让人们在欣赏社火表演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乡的蓬勃发展与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山镇党委副书记冯璐说:“为了参加这次全县社火汇演,全镇社火队员全情投入,热情高涨,前前后后准备了大概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活动不仅为广大群众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促进了传统社火的传承与保护。”

  “看到大家这么喜欢社火表演,我们村上将近三个月的努力付出也值得了。近些年,我们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社火表演也越来越成熟,彩车装饰、人物化妆丰富,文化韵味深厚。以后,我们将更好的做好每年的社火表演活动。”莲花镇莲花村党总支书记靳臾踰高兴地说。

  这场社火汇演,不仅是一场民俗文化的展示,更是秦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秦安展示发展成果、展望未来的重要窗口。它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乡土情怀的寄托,更是新时代秦安人民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写照。

  社火的鼓点,敲出了秦安人民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舞动的彩绸,描绘出秦安大地的美好画卷。在这热闹非凡的社火汇演中,秦安县迎来了满载希望的新春,也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秦安县文旅局副局长王玉婵介绍道:“秦安社火作为一种根植于农村的民俗活动,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的同时也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间艺术精华。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更是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展现。近年来,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越来越多的游客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社火也成为展现秦安县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对带动和促进秦安文化旅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个多小时的社火汇演,不仅展现了秦安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也展现了秦安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可感可触的发展成绩,凝结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和心血汗水!精彩绝伦的社火表演,让喜悦的心情在每个人心中悄然绽放,激励着全县人民满怀激情、昂首向前,共同谱写秦安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