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白银

打好融合赋能牌 奏响民族团结曲——白银市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5-02-11 11:25 来源:白银日报

  原标题:打好融合赋能牌 奏响民族团结曲

  ——白银市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白银融媒记者 乔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2024年以来,白银市以抓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项计划”为抓手,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到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搭建新平台 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从教育入手、从孩子抓起,突显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积极探索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方式,促进各族青少年广交朋友、开阔视野,增长本领、凝心铸魂。

  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综合实践、研学实践、学校主题队课(会)、“开学第一课”、国旗下演讲等教育活动中,采用图文传播、声音广播、视频点播等宣传方式,切实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中绽放绚丽之花。

  深入推进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常态化开展各族青少年研学活动,打造精品研学线路30余条,举办各类研学旅行活动200余场次,吸引青少年走进场馆参观、走出场馆实践,受益学生4.6万人次。

  组织临夏州积石山县50名各族青少年学生在会宁县、平川区等开展“弘扬革命传统,追寻长征足迹,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通过认真聆听红军长征的故事,仔细观看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进一步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切实增强各民族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向心力凝聚力。

  打造新业态 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发挥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以文塑旅、以旅促融,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积极推动“农旅、红旅、体旅、工旅”等多业态融合,引导各民族群众以旅为媒,以旅促融。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范畴,组织全市16家A级景区、10家重点博物馆纪念馆负责人和导游85人参加线上培训,103人参加线下培训,并对讲解词导游词进行修改完善。组织黄河战鼓、会宁剪纸等节目在天水等地演出,在开展“民族团结+文旅资源”宣传中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发布特色美食图文、视频及直播共966条,播放量达到5158.3万,点赞量26.35万。培育打造8大主题22条“寻真金·醉白银”精品旅游线路,推出红色教育、儿童游乐、绿色采摘、花卉博览、户外拓展、欢乐冰雪游等各类文旅产品,线上线下组织文化汇演4600多场次,3389万各族游客在旅游中交流融合,铸就“黄河之上·多彩白银”文旅融合品牌。

  构建新格局 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

  围绕各民族在城市中亲密无间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目标,在城市社区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文体活动、重大节庆活动中,组织开展政策法规宣讲、民族团结联谊、文艺演出、邻里互助、法律援助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民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培育打造“红石榴”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示范单位6个。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靖远羊羔肉”“天雁绿色蛋鸡”等民族特色餐饮等为重点,挖掘民族文化、特色饮食、民俗旅游的经济价值,延伸产业发展链条。靖远县乌兰镇红嘴村各民族群众从事餐饮、贩运、屠宰的人数现达700多人,年创收1400余万元,夯实共同富裕基础。

  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在新征程上,白银市将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目标方法和实践要求,不断巩固深化工作成果,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