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新春走基层|陇南工务段:钢轨“神探”护航春运

2025-02-10 16:27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沈文刚 通讯员 党瑞 钱万鹏

  夜幕降临,陇南工务段钢轨探车间陇南西探伤工区的职工来到线路通道门处,仔细认真检查调试探伤仪器,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春运以来,线路大负荷承载受压,加上冬季低温环境与昼夜温差,让钢轨更加容易产生伤损。“最近列车数量增加,留给我们的‘天窗’时间就少了。”工长范拴鹿一边检查仪器一边说。 

  现场防护员的对讲机里传来驻站联络员清晰的声音:“‘天窗’命令已下达!”早已准备就绪的职工们迅速抬起仪器,进入通道上线,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钢轨诊疗”工作正式开始。他们的任务是对线路上钢轨设备进行探伤作业,及时找出钢轨上的擦伤、裂纹等“病症”。

  “钢轨探伤作业看起来只是推着仪器走走停停,实则需要全神贯注,容不得半点马虎。”范拴鹿说。

  作业时,职工们要时刻留意脚下,防止被石砟和轨枕绊倒,又要保证仪器能够探测到钢轨和道岔的每一处角落。

  他们的眼睛紧紧盯着仪器屏幕上的波形图,耳朵时刻捕捉着仪器传来的报警声,分辨着每一个声音背后的“秘密”。一旦发现波形异常,他们立刻回拉、反复确认,或用多台仪器复核。对道岔、接头、焊缝等疑难部位,更要采用手工检查的方式,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盲区”。

  吴悔、杜雄杰、张文博是去年参加工作的“00后”,这个春运也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首个春运,虽然初出茅庐,但朝气蓬勃,能吃苦爱学习。春运前,他们已经经过了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掌握了基本的探伤技能,满心期待在这个春运一展身手。

  “钢轨探伤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练成‘听声识波辨伤’的绝技很不容易。”杜雄杰说。对此,工区特意安排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与他们搭档执机,手把手指导传授经验。

  “作业人员下道完毕,线路达到列车放行条件,可以开通。”随着作业负责人的呼喊,130分钟的“天窗”作业圆满结束。大家望着一列列安全驶过的列车,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