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三抓三促”行动】破解难题 开创崭新局面——甘肃省市州县区深化“三抓三促”行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深化“三抓三促”行动】破解难题 开创崭新局面——我省市州县区深化“三抓三促”行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4年,新建兰州至张掖高铁中川机场至武威东段(简称兰张高铁兰武段)正式开通运营,武威市接入全国高铁网,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乐凯
西固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统揽,加力推进政务服务“六个通办”,创新打造“西马快”服务品牌,用暖心服务提升政务服务温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在中铝铝箔(陇西)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忙着生产各类铝箔产品。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崔翔龙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于晓明 侯洪建 谢晓玲 金奉乾
周一下午6时,嘉峪关市办税服务大厅内,税务干部顺利办完业务后,纷纷围聚在沙发旁,“周一开讲”分享会即将开始。
“面对复杂业务,要研究税法条文,坚守为民服务初心……”每周分享会,办税服务大厅都会邀请一名税务干部分享为民服务故事和工作经验。
“大家在交流中不断加深对税法条例的认识,厘清思路、谋实工作举措,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国家税务总局嘉峪关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副所长于艳说。
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以来,全省各市州县区做足学用结合、担当实干、争先创优文章,坚持不懈深化自我革命、推动作风转变、提升工作能力、促进事业发展。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行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当主角、打头阵、作先锋,破改革难题,谋发展新局,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纾困惠民解难 化解发展堵点
在张掖市甘州区北街街道东湖社区的甘州铺子,货架上摆满了新鲜浓郁的牛奶、口味独特的杏干、甘甜醇厚的葡萄酒……各类土特产品、文创礼品满足了市民游客选购需求。
“这里的产品丰富多样,价格实惠,实现了一站式选购。”张掖市民杨潇敏说。
近期开业营运的甘州铺子是由东湖社区全资成立的惠诚社区服务有限公司运营。2024年以来,甘州区围绕“街道没钱办、社区没能力办、社会不愿办、居民有刚需”难题,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特别法人控股,探索社区社会企业股份制模式,提升社区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
在东湖社区丝路嘉苑小区,一场关乎居民生活的下水道疏通与更新工程施工完毕。敷设全新管道后,污水问题得到解决。“社区出钱帮我们维修下水管道,给社区点赞。”居民禅桂萍说。
“社区企业通过四议两公开方式,将甘州铺子的第一桶金用到更换污水管道项目上,激活了社区经济自我‘造血功能’,促进城市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北街街道东湖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俊梅介绍。
甘州区坚持把服务社区发展作为社区社会企业创立初衷,将集体经济收益10%至15%反哺社区用于基础设施改造、购买社区服务、居民慰问等方面,让居民共享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红利。引导支持社区立足居民需求,探索创办社会企业,增强社区“造血”功能,有效解决了居民的需求痛点和市场的服务盲点,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生活更有质感。
2024年11月,天津某建筑企业计划在嘉峪关市投资开发,企业在核销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表环节时,税务平台提示有申报表未提交,无法进行核销申报。
嘉峪关市税务局办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查清缘由,告知纳税人解决方案。
过去,该遗留申报表的提交需要纳税企业携带公章,现场办理。考虑到企业注册在外地,办事员无法到现场。嘉峪关市税务部门借助征纳互动平台,快速响应企业合理诉求,远程指导协助纳税人在电子税务局完成办理相关业务。
“企业办事员不用专门从天津赶到嘉峪关,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纳税成本,提高了办税效率。”国家税务总局嘉峪关市税务局纳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孙涛说,依托电子税务局和12366热线服务电话、征纳互动平台等线上渠道,税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疑难问题,宣传并及时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提高办税服务质量。
仅2024年11月以来,嘉峪关市税务部门远程协助、受理帮办4起异地企业线上纳税业务。如今,嘉峪关市税务局实现了“线上办”“掌上办”到“云端办”“云答复”,将传统办税窗口搬上“云端”,自助办税区大幅扩容,与征纳互动平台共同构成“云端办税”新格局。
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中,为破解因行业“数据壁垒”造成的办事难问题,嘉峪关市依托省级层面自然资源系统与税务系统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重构业务办理、核税缴税、登簿发证等环节业务流程,在不动产登记“一窗办事”平台,针对业务流程、功能配置等方面需求列出清单,精简申请资料、压缩办理时限,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满足群众对不动产登记办税需求。
“原以为房屋价格难以确定,缴税、办证困难。没想到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涉税问题很快解决了,房产证办下来了。”从外地来嘉峪关办理不动产登记的陈女士说。
项目落地提速 发展支撑有力
走进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永昌县河西堡工业园,一座座气势宏伟的厂房映入眼帘。项目熔炼系统主体建筑顶部,沸腾的水蒸气正悄然升起,火法系统已如期进入烘炉阶段。厂区内,工人们在交错的管道钢架间有条不紊地开展后期施工作业。
金川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主厂房,作为落户河西堡工业园区的重大项目,该项目与下游耗酸、耗汽化工项目毗邻建设,为园区打造完备的铜加工产业链、化工产业链和贵金属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创造了条件。
该项目2022年动工开建,是“十四五”省列重大建设项目。项目引进行业先进的“三联炉”铜冶炼工艺,可与金川本部现有系统优势互补,解决铜合成炉系统难以处理高杂含贵金属原料的瓶颈问题。
“项目建成投产,可实现园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零的突破。”金川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副组长卢英杰介绍,项目建成后,金川集团铜产业规模将具备70万吨铜火法冶炼能力,带动上下游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
“我们分解制定任务清单、逐项推进落细落实,全力打造一个集智能系统协同生产运营于一体的绿色、安全、高效的冶炼工厂。”卢英杰说。
为推动项目提质提速,永昌县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推行“管家+保姆”服务模式,实行重大工程项目专班调度,集中力量、集中资源为项目提供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投用、早见效。
“我们坚持政策好、环境优、礼遇高,企业无事不插手、企业有事不撒手,全面营造亲商、重商、爱商的营商环境,用情用力服务‘家门口最大商’。”永昌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良田沃土”,也是区域竞争的重要“软实力”。
在武威市古浪县工业园区双塔园区的甘肃纽安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风机塔筒项目,2024年7月开始试生产以来,古浪县工业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先后为该企业解决用工招聘、用电用水协调、安全生产验收等8项诉求,有效保障了项目投产达效。
古浪县凭借优质高效的帮办代办服务和良好营商环境,为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奠定坚实基础。
“从项目落地到投产,古浪县为企业提供了诸多便利与支持,还为公司落实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企业发展的信心更足了。”甘肃纽安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全部部长同龙说,项目2024年7月建成投用至10月底,共生产混凝土风机塔筒15套,产值达3831万元。
2024年6月,古浪县工业项目代办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共帮助企业办理各类事项90项,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500多人,通过政银企融资对接达成融资意向2.1亿元、为企业协调贷款1.58亿元,工作势头强劲,服务效能明显。
“跑一次就办完了相关手续,代办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如今,古浪县工业项目代办服务中心窗口好评如潮,一句句真诚评价的背后,反映出古浪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实效。
“为确保代办工作快速推进,精准到位,我们做到一企一策、专人负责,逐一明确谁去办、如何办、限时办等服务措施,全力推进代办服务提速、提质、提效,让惠企纾困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古浪县工业项目代办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韩登海说。
2024年以来,全省各地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紧盯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服务企业协调机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畅通政企沟通服务渠道,全流程高效提供公司注册、税务登记等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各类惠企政策和补助项目申报等帮办、代办服务,着力推动“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的转变。
做好民生实事 回应群众诉求
中午时分,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南校区东侧的便民通道异常热闹,放学的孩子们开心地经此通道回家。眼前的情形,让家住凉州区西大街运通巷小区的司德寿高兴得合不拢嘴,“自打这个巷子修通以后,学生上下学和居民出行都方便多了,再也不用绕路了,政府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居民司德寿说。
运通巷小区北与小五金制品厂家属院毗邻。过去,为方便小区孩子上学,施工单位在两小区围栏中段开通一道边门,孩子们通过小五金制品厂家属院就可直接抵达武威一中、第十中学和武师附小。
但是,因通行的人流量不断增大,噪声大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小五金制品厂家属院居民正常生活,这道边门于2023年底封闭。
2024年3月,凉州区“三抓三促”办公室督促住建部门在深入调研了解、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筹集资金210万元,拆除了两小区部分平房及车库,在小五金制品厂家属院外侧改建一条便民通道。2024年7月中旬通道建成,既方便了运通巷小区学生上学,也不影响小五金制品厂家属院居民生活,赢得群众点赞。
凉州区住建部门还修建了南城巷至达府街的通道,解决居民诉求的同时,督促物业公司加强物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协调解决业主诉求,让一件件“民生小事”变为“幸福要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畅通舒适的机动车道,清晰醒目的道路标线、隐身无形的检查井、明亮开阔的公交站台……2023年,经过几个月的提升改造,新华路这条贯穿嘉峪关城区南北的交通主干道焕然一新。
“原来这条道路坑洼不平,尤其是公交车站点和红绿灯路口,一下雨就积水。现在道路平坦开阔,交通好了不少。”嘉峪关市民李云刚说。
嘉峪关市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把为民服务解难题落到实处,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
在高台县骆驼城镇前进村的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一颗颗新鲜糯玉米经过清洗、杀菌、蒸煮、包装等系列工序,正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生产出来。
“从2024年9月中旬试生产以来,已加工生产鲜食糯玉米13万棒,预计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看着一箱箱整齐码放的“金棒棒”,前进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国勤满脸笑容。
过去,前进村以制种玉米、小瓜菜制种、家庭养殖为主导产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度比较薄弱。
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以来,前进村以党建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因地制宜发展鲜食糯玉米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鲜食糯玉米生产加工项目上马之初,党员干部带头出资,带动村民参与,筹措资金320万元,建成了一座集生产加工、恒温储存于一体的加工厂,引进鲜食糯玉米生产线。
2024年以来,公司吸纳了4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支付劳务收入48万元。
“只有一心为民办实事,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村党总支书记杨长瑞说。
前进村的产业发展是近年来高台县抓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村民致富的缩影。
在骆驼城镇梧桐村,千亩瓜蔬产业园各类制种作物长势喜人,单个温室大棚年收益达2.5万元;宣化镇王马湾村注册村集体经济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组建运营团队,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黑泉镇胭脂堡村链接资源,带动周边8个村种植辣椒1.2万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高台县积极探索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确定市、县两级试点村17个,指导成立镇级公司2家,村级公司23家,探索形成了“村集体全资公司”“镇级母公司+村级子公司”等6种运营模式,为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新增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市级试点村11个,28家村集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08.4万元、收益276万元,136个村集体经济收入5101万元, 村均37.5万元。
- 2025-02-05【深化“三抓三促”行动】真抓实干 促进高质量发展——甘肃省深化“三抓三促”行动不断取得新成效
- 2025-02-05【深化“三抓三促”行动】激发奋进力量 谱写时代华章
- 2025-02-05【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甘肃日报推出《深化“三抓三促”行动》特别报道
- 2025-01-13【甘快看】甘肃新闻丨(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真抓实干促落实 踔厉奋发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