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临夏

【新春走基层】河州花香飘四方

2025-02-04 08:53 来源:甘肃日报

  【新春走基层】

  河州花香飘四方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杜雪琴 马颖 王虎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张永刚

  街道上,随处可见绘着牡丹的墙面、牡丹造型的路灯;温室大棚内,千亩玫瑰争奇斗艳……即使是隆冬时节,在临夏市走一走,依旧可以感受到花带给这座城市的浪漫。

  近年来,临夏市以建设牡丹产业园和花卉产业园为契机,推动以紫斑牡丹、玫瑰为主的花卉全产业链发展,让花卉产业成为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示范产业。

  目前,临夏市牡丹、芍药、玫瑰等特色花卉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形成了规模化种植的良好局面。正可谓,临夏城内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科技助力 花开河州

  近日,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的智能温室里玫瑰盛开、生机盎然。

  在西北种植玫瑰,气候、温度、地域等方面并不占优势,临夏鲜切花如何四季常开?

  “有了智能温室和先进技术助力,临夏玫瑰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临夏亿农农牧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亮说,临夏市的海拔、光照、干湿度等方面的条件,都很适合玫瑰种植。

  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由临夏亿农农牧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按照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自动化程度高,生产工艺先进。

  据介绍,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邀请了国内顶尖的鲜花种植技术团队,利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玫瑰种植。这里生产出的AB级玫瑰切花率达90%,保鲜周期15天以上,达到国内花卉生产领域最高水准。

  在鲜花港对面,是临夏亿农农牧投资有限公司新建的临夏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这里以新品种培育、标准化管理、反季节种植及无土栽培技术为主,培育种植百合、马蹄莲、飞燕草和绣球等鲜切配花。

  在产业园中,生产员武世斌正熟练地操作着系统:在电脑上设置好每个品种施肥的参数,通过系统操作,施肥桶配好肥料后通过施肥管道精确注入每一株花的花盆里。

  “每个智能温室内都配套了通风和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水肥循环消毒灌溉系统、现代化温室生产物流系统等高科技设施。”武世斌说。

  农学专业毕业的武世斌,发挥专业所长,在新建园区进行新品种培育、标准化管理、反季节种植以及无土栽培技术的研究。

  “每个区域轮作,全年生产。”武世斌说,园区拥有全国顶尖设施,每个区域温度湿度都可以独立控制,“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稳定的鲜花产出。”

  武世斌说,在冬季,与南方露天种植的鲜花相比,温室种植的鲜花的品质更具竞争力。

  长在临夏 香飘远方

  在家中摆几束鲜花,把花的香气、春的气息带回家,渐渐成为人们过年必备的“仪式感”。

  让人欣喜的是,近两年,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鲜花市场,都能看到产自临夏的玫瑰。

  春节来临,位于临夏市枹罕镇的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鲜切花供销正旺。

  鲜切花包装车间,工人们忙着采摘、分拣、包装,一束束鲜切玫瑰从这里搭乘冷链物流,销往全国各地。

  “春节前后全国各地对鲜切花的需求最为旺盛,销售价格也最高。”张晓亮告诉记者,一季度企业每月大致能销售500万枝鲜切玫瑰。

  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是2021年临夏市委市政府着力实施的“高精尖”现代农业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临夏州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高新花卉特色产业示范园区,被称为“玫瑰超级工厂”。

  目前,鲜花港种植玫瑰种苗150万株,有娜欧米、紫霞仙子、香妃等10种玫瑰,平均每天可产出20万枝鲜切玫瑰。

  从投入运营开始,企业一直在探索更适合临夏的鲜切花销售路径。

  从依托云南市场进行销售,到成立自己的鲜切花销售企业,临夏的玫瑰花已逐步摆脱地域限制,70%的鲜切花通过自销模式走向全国各地。

  数据显示,2024年,临夏市有69万余枝、货值逾250万元的鲜切花顺利出口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

  临夏市的玫瑰,装扮了越来越多远方的家。

  增收致富 美在心间

  “正常大小的花头用16厘米的卡板、70厘米的鲜花纸,要注意花头距离卡板要4-5厘米,防止花头损伤……”

  见到张婷婷时,她正忙着给新来的员工教包花技巧。

  张婷婷是临夏市枹罕镇青寺村村民,2023年到鲜花港工作后,她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以前都是围着孩子、灶台转,现在每天面对鲜花,心情都特别好。”张婷婷说。

  从家到鲜花港,张婷婷骑电动车只需5分钟,中午、晚上下班就能回家做饭。张婷婷说:“这份工作不仅能照顾到家人,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还能贴补家用,好得很!”

  在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像张婷婷这样的员工有300多名,他们都来自附近的村子,人均年收入可达4.5万元。

  近年来,临夏市建成投产了一批与花相关的“高精尖”农业项目,通过花卉深加工,延伸“花经济”产业链条,推出高品质鲜切花、花茶、精油等,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借助国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力量,临夏市还积极探索了牡丹产业开发和牡丹产品的深加工,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花蕊茶、牡丹不凋花等产品的不断开发,极大地延长了牡丹产业链。

  据介绍,除去牡丹籽、牡丹花蕊的采摘、加工以及日常管理费用,临夏市油用牡丹园亩净产值在1万元左右,是当地农业收入的4-5倍。全市鲜切花的年销售额超过1.4亿元。花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临夏市近千户农户增收致富。

  这一朵朵鲜花,不仅开在老百姓的心头,更是远销各地,让河州花香飘向四方。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