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新春走基层 | 甘肃陇南:油橄榄的万“种”风情

2025-01-25 20: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1月24日电(刘欣瑜、童张伟)油橄榄,本是产自地中海沿岸,如今这些小小的果实跨越山海,在中国西北大地落地生根并结出累累硕果。

    甘肃省陇南市被称为“陇上江南”,境内有多个干热河谷地带,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油橄榄生长,是油橄榄引种栽培的“黄金地带”。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推广,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油橄榄产区之一。

    在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收集了油橄榄品种、品系、优株及木犀榄属近缘种等184份共2340株,已有104份种质陆续结果。

    图为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新华网发(童张伟 摄)

    这是在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内拍摄的油橄榄种质资源图谱。新华网发(童张伟 摄)

    这是在油橄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内拍摄的油橄榄树木标本。新华网发(童张伟 摄)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文俊介绍,这里保存的各类种质资源来自世界各地,有“豆果”“莱星”“科拉蒂”等国外品种,也有“钟山”“云杂”等自主研发品种。部分良种的鲜果产量和油的品质都优于其它,如今已是陇南的“当家品种”。

    图为油橄榄试验示范基地内的橄榄树“钟山”。新华网发(童张伟 摄)

    据了解,这里保存的油橄榄种质资源信息在国家林木种质资源等平台对社会开放共享,与兰州大学、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重庆市林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种质遗传多样性、品种区域试验、新种质创制等工作,为诸多科研机构成果的获得提供了植物材料方面的保障。

    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成英表示,在陇南建设油橄榄种质资源库,能够积极推进油橄榄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新品种选育,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足够丰富的种质资源筛选和组合,可为不同地区选育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实现良种区域化、优势化,进而推进油橄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据了解,该库自建库以来承担国家、省部级合作项目10余项,发掘筛选出优异资源17份,创新种质22份。通过国家级审定林木品种5个,制定林业行业标准1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为提高油橄榄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油橄榄育种和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浑身是宝的油橄榄经过数十年种植推广,早已成为了陇南当地的富民产业之一,油橄榄产业链也不断延伸。在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持续推进油橄榄周边产品研发,开发出了橄榄茶、橄榄保健品、橄榄护肤品等衍生产品。

    图为油橄榄果渣酵素。新华网发(童张伟 摄)

    目前,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陇南市武都区建有油橄榄试验示范基地1300亩,专家们在这里做种植加工、良种选育、定向培育和种质创新。

    图为油橄榄试验示范基地全貌。(甘肃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供图)

    图为工作人员在进行油橄榄标本检测。新华网发(童张伟 摄)

    近年来,该中心还将表现好的品种大面积推广给普通种植户。武都区外纳镇周家山村村民周忠义所种植的油橄榄品种正是由油橄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这种树苗,挂果快,结出来的果实也硬,出油率高,油质很好,村里人看我种得好,也想要尝试这个品种。”周忠义说。

    近日,在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支持下,依托甘肃省林科院所建设的“油橄榄栽培和加工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全省36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中脱颖而出并获评“优秀”。(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