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新春走基层|一份年货里的变与不变

2025-01-25 12:08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新华社兰州1月24日电(记者范培珅、王朋、张智敏)临近春节,置办年货是寻常百姓家重要的大事。糖果、坚果、猪牛羊肉、新鲜果蔬等是普遍受欢迎的年货,对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的百姓来说,有一份年货不可或缺,那就是手工挂面。

  这碗手工挂面有何不同?

  记者近日在古浪县泗水镇的一家手工挂面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手持两米多长、茶碗口粗的桦木木杠正在压面,经过醒面、切面、盘面、拉面等十几道工序,细如青丝的手工挂面制作完成。车间外,工人们正在将包装成箱的手工挂面装车。

   1月16日,在古浪县泗水镇的一家手工挂面生产车间,工人在压面。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每年春节前是销售旺季,现在车间每天手工挂面产量在1.5吨至2吨。”车间负责人杨兴年说,预计今年春节前销量将达到20吨,占全年销量近一半。

  手工挂面畅销,源于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的制作工艺。古浪县文化馆馆长张兴慧说,古浪县手工挂面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去年12月,其制作技艺被列入甘肃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古浪形成的这种传统文化习俗,与寒旱的气候、贫瘠的土壤有关。”张兴慧说,古浪县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南依祁连山,北靠腾格里沙漠。过去,寒旱之地长不出丰富的农产品,却孕育了一种穗长、无芒、壳红的小麦。

  “小麦的产量很低,亩均只有200多斤。”古浪县大靖镇东关村村民马彪良说,当地百姓称呼这种小麦为“红光头”“红秃头”。过去生活贫困,手工挂面便成了当地百姓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无奈之选”。

  精准扶贫行动实施以来,古浪县充分利用沙漠地区光热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肉羊养殖、日光温室等特色农业。马彪良是无数受益群众中的一员。如今,他已从过去的贫困户蜕变成为当地的规模养殖户,现有存栏肉羊900多只。

  1月15日,位于古浪县大靖镇马彪良家的羊圈。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年货也在生产生活的巨大变迁中日益丰富。马彪良说,只有春节才有新衣穿、大餐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今年农历小年一过,马彪良宰了一只羊,采购了产自河西走廊的热带水果、新鲜蔬菜,还网购了夏威夷果等坚果。

  与往年不变的是,他今年的年货单里依然有手工挂面。“女儿和儿子最爱吃我做的羊肉面。”马彪良说,没有这碗手工挂面,“年味”就淡了。

  为了这碗“年味”,制作挂面20多年的杨兴年一直采用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比如拉面环节,要经过5次醒面、3次手工拉面,才能做到面细如丝。”他说,经过十几道工序制作的挂面,耐煮不糊、筋道爽滑。

  1月16日,在古浪县泗水镇的一家手工挂面生产车间,工人在制作挂面。新华社记者 王朋 摄

  不止如此,在以“红光头”小麦为原料的基础上,生产车间增加了鹰嘴豆、豌豆等原料,推出了“家禧”“如意”“吉祥”等近10个品种的手工挂面。杨兴年说,近年来,古浪手工挂面还插上了“甘味”的翅膀,飞向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消费市场。

  “春节吃上一碗手工挂面,寓意生活长长久久、和和顺顺。”张兴慧说,有了这碗手工挂面,“年味”更浓。如今,这碗手工挂面已成为当地百姓逢年过节的“顺心之选”。

  缤纷的年货寄托着万千家庭团圆的喜悦,更蕴藏着生活的变迁。无论生活如何变迁,人们想过更好日子的奔头不变。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