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新春走基层|张掖新事

2025-01-23 11:0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1月20日电(记者王博、何问、张睿)腊月的祁连山清冷静谧。跟随着护林员,我们踩着河谷嶙峋的碎石向大山更深处行进。

  这是一条山洪开出的沟道,崎岖难行,两旁是陡峭的崖壁。石缝中的积雪和坚冰增加了攀爬的难度,我们小心地在大小石砾间寻找着合适的落脚点。然而对于李洪虎和他的同事们来说,这不过是一条寻常的巡护路。

  “有时会骑摩托车,有时也会跟牧民租马。但很多地方还是要依靠步行。”李洪虎边走边说。这样的路,他走了七年。

   

    冬日中的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柳树园资源管护站。(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睿 摄)

  李洪虎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柳树园资源管护站的一名护林员。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面积198万余公顷,分布有22个自然保护站和144个资源管护站,1000多人在大山里担负着和李洪虎一样的使命。

  李洪虎所在的柳树园资源管护站管护面积约2.4万公顷,人均巡护面积近3500公顷,相当于5个多杭州西湖。最远的巡护点位单程80公里,他们常常天不亮就得出发,以确保当天能够返回。

   

    护林员们正在日常巡护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睿 摄)

  背着通信设备和巡护装备,沿途巡查林地、监测野生动物、关注森林草原防火、记录巡护监测情况,都是李洪虎和同事们日常的工作。看似枯燥单调的日子,在他们笔下却别有生趣。

  “巡查途中发现岩羊,大约80只左右,大小雌雄混群在山坡吃草……”“今天巡查时,有5只小石鸡跑过……”翻看李洪虎的巡护日记,除了火灾隐患、捕猎采挖等风险排查情况的详实记录,更多的篇幅留给了野生动物。

  李洪虎说,这几年,野生动物的增多肉眼可见。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之后,野生动物种群快速恢复,栖息地生境质量改善,包括“旗舰物种”雪豹在内的野生动物频频现身。300多只的马鹿和白唇鹿大种群、近百只的蓝马鸡种群、近千只的岩羊大种群……曾被认为几近绝迹的马麝也重新出现在祁连山里。这些变化,都被李洪虎和同事们捕捉、记录。

  “家族”日渐庞大的野生动物如今也成了守护者们“甜蜜的负担”。随着祁连山野生动物资源恢复,其分布范围和活动区域,渐与周边农牧民生产生活“接壤”。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科科长马堆芳告诉记者,部分自然保护站监测到雪豹分布的最低海拔为1960米,监测人员还发现了雪豹在河西走廊绿洲农田边缘活动的情况。有护林员曾在巡护途中遭豺围攻,近期有科研站点被棕熊破坏。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柳树园资源管护站的工作人员正在记录巡护情况。(新华社记者张睿 摄)

  但比起野生动物,最让李洪虎们担心的还是火情。这几年随着人类活动扰动减少、植被恢复,牧草枯落物堆积叠加,可燃物载量逐年增多,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的防火期,林区防火压力明显增加。

  “幸好现在多了防火监控。”监控屏幕上,随着镜头的转动,李洪虎能够调取防火视频监控塔周边的影像,过路的岩羊、探头的旱獭都能清晰记录。李洪虎说,如今森林草原防火视频监控塔遍布保护区的重点火险区,一旦发生火情都能及时掌握,联动处置。

  再过十天,李洪虎就要迎来在祁连山度过的第四个春节。这座山,他们会一直守护下去。(完)

  01:10 

  新华社兰州1月21日电(记者张睿、王博、何问)严冬河西走廊的清晨,凛冽又明亮。一大早从甘肃张掖市区向西出发,出城不久,便可望见积雪皑皑的祁连山脉。群峰深处,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本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进山之行,但出乎意料的是,在一段40多公里的河谷中,我们偶遇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车行一个多小时后,天光便被高耸的崖壁遮蔽,平坦的国道变成了碎石飞溅的山路,一旁是结冰的黑河。

  行驶在河谷中,蜿蜒颠簸的山路让人昏昏欲睡。然而这份倦意很快被前方的阵阵惊呼声打消。

  驾车行驶在前的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唤我们下车,手指向路边。那里有一小群岩羊正在爬坡,与我们的距离不足百米。

    这是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山崖上拍摄到的岩羊。(新华社记者张睿 摄)

  岩羊是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多生活于高山裸岩地带,因为可以在悬崖峭壁上攀爬跳跃,也被称为“岩壁上的精灵”。打开车门,曾经只在视频与图片中见过的“精灵”,就这么出现在了我们眼前。

  “这片河谷中岩羊是最多的,我们巡护经常能碰见。这群算是数量比较小的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柳树园资源管护站的护林员李洪虎在管护站工作已近7年,他和同事们日常的工作便是巡查林地、监测野生动物、关注森林草原防火等。

  看到我们停车后,这几只岩羊便迅速跑开,远远地“打量”着我们。李洪虎和其他护林员则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岩羊的习性和规模,像极了热情的主人将自己害羞的“邻居”引荐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不用看了,走吧,前面肯定还有。”在工作人员的催促下,我们依依不舍地收起相机继续前进。事实证明,这份“不舍”有点多余。仅仅数分钟后,我们再次遇见了一群岩羊。

    这是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大孤山资源管护站旁拍摄到的岩羊。(新华社记者张睿 摄)

  这次更近,就在我们行车的前方,三只岩羊慢悠悠地走在路面上,听到车辆的声音后才跑开。路边的灌木丛中还有几只岩羊正悠闲吃草。

  李洪虎介绍,过去由于人类活动频密,曾经这片河谷中难觅岩羊的身影。“这些年经过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岩羊、马鹿等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们已经习以为常。”李洪虎说。

  接下来的旅途中,我们仿佛进入了岩羊的“国度”。山顶上、崖壁间、草丛中……在一处较高的山坡上,我们亲眼目睹了多达百只的岩羊群。

  “我见过最多的岩羊群足有四、五百只。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李洪虎说。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柳树园资源管护站。本以为这趟大饱眼福的“岩羊之旅”就此结束,但在管护站门口,我们却看到了更为惊讶的一幕。

    这是在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柳树园资源管护站内拍到的岩羊。(新华社记者张睿 摄)

  时至中午,暖阳下三只岩羊在管护站门前休憩进食,看到护林员走近后也没避开。护林员们伸手抚摸,如见老友。

  “这三只岩羊是我们站里救助的。我们现在救助了五只岩羊、两只马鹿,由于长时间照顾,它们不怕人,经常会回到站里休息。”李洪虎说,救助祁连山里的野生动物也是他们的日常工作之一,截至目前站里已救助过岩羊、马鹿、蓝马鸡等野生动物。

  据介绍,近年来伴随祁连山生态环境向好,包括雪豹与岩羊在内的各类珍稀野生动物“能见度”不断提升。野生动物活动的踪迹不仅能被红外相机捕捉,也会常常出现在护林员和牧民的视野里。

  车辆缓缓驶出充满生机的山谷,祁连山依旧静穆。(完)

  其三|记者手记:老魏的“主场”

  新华社兰州1月22日电(记者王博、何问、张睿)春节前夕,记者在甘肃省临泽县司法局平川司法所老魏调解室,碰到了一起正在办理的调解案件。

  “出院了,说明已经不需要再护理了吧?”

  “对。”

  “保险公司没赔付的,对方也承担了。前期已经负担了一部分,剩下1万元够用吧?”

  “可以。”

  这是一起由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纠纷。案件调解员魏红宗耐心询问着当事双方的意见,居中调和、促成共识。

    临泽县司法局平川司法所副所长魏红宗(左一)正在平川司法所内进行司法调解。(新华社记者张睿 摄)

  魏红宗是临泽县司法局平川司法所副所长。原本和记者聊天的老魏,还稍显紧张局促。一到了自己的“主场”,坐在调解室的旧椅子上,老魏的气场马上不一样。

  “那就说好了。今天协商的情况我念一下,有不对的地方,你们就指出来。”

  征得当事双方认可后,魏红宗请在场工作人员将记录形成书面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仔细阅读后签字即告调解完结。在老魏的调解下,剩余款项当场结清,双方握手言和。

  调解室这个“主场”,老魏坐镇快20年。2005年3月开始,老魏受聘担任人民调解员。近20年来,他参与调解家庭纠纷、土地纠纷等各类案件近2000起,曾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老魏眼中,这些年农村的矛盾纠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过去多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土地权属等矛盾,如今医疗事故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电商交易纠纷等新的矛盾类型也不断涌现。”魏红宗说,过去,矛盾纠纷大多发生在个人之间,如今也有了个人和法人间的矛盾。老魏去年就曾远赴新疆,调解了一场因外出务工发生意外造成的纠纷。

    临泽县司法局平川司法所副所长魏红宗(左)正在与同事进行工作研讨。(新华社记者张睿 摄)

  矛盾变化了,化解矛盾的手段也在更新。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临泽县,当地运用“民主议事会”“邻里小院”“庭院恳谈”等新法子、新载体,引导群众共同参与乡村治理,表达民情、化解争议,力求“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老魏看来,随着普法深入,农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不断提升,“这就更需要把精力花在矛盾纠纷排查上”,老魏认为,常走访、多联系,帮群众“熄熄火”“顺顺气”, 抓早、抓小、抓苗头,将矛盾化解在萌芽,才是当下最好的解纷之道。

  入冬以后,外出务工的人都回来了,老魏也比往常更忙了。说话间,不时有法庭庭长、派出所所长来找老魏议事。附近的村民也进屋问询,有事都想跟老魏说道说道。“大家信任我,我就把为民服务的事干好。”魏红宗说。(完)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