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新春走基层】一位基层干部的“年终总结”

2025-01-22 19:18 来源:新甘肃

  金秋时节,陈院镇稻谷飘香,俯瞰300亩“旱改水”稻田,宛若一幅油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王煜宇 王睿君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昱钧

  一个多小时过去,桌上的茶凉了,张平良的讲述仍意犹未尽。

  张平良是陇南市成县陈院镇党委书记。这几日,他又忙着写年终总结,“细细想来,2024年干的事还真不少,2025年要干的事也真多呢!”

  “旱改水”稻田成就“北后粮仓”

  张书记皮肤黝黑、嗓音粗厚,身上铆着股敢想敢闯的劲儿。他将自己5500多字的年终总结归纳为八个字——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陈院镇坐落在成县西北部,拥有丰沛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是与生俱来的粮食优产地,素有成县“北后粮仓”之美誉。

  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张书记萌生出了新想法:采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冷水稻产业,打造城里人的“放心米仓”。

  在大山深处种水稻,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张书记带领镇干部及全镇2904户、1.2万余群众狠下了一番大功夫——

  对现有土地进行高标准规划和科学有序改造,修缮水库、囤积水源,确保300亩水田顺利通过验收;

  动员渔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400多万元,购置机械化的育苗、插秧、收割设备;

  新建渔乐谷香源大米加工厂,让优质农产品从农田走向餐桌;

  …………

  春耕时分,陈院镇不仅种植1.2万亩冬小麦、6500亩冬油菜,还在300亩水田里插下了水稻秧苗,最大程度确保粮食安全种植和提高农民收入。

  秋收时节,全镇300亩“旱改水”稻田先后经受住干旱和洪涝的双重考验,开镰收割。经企业加工,共生产125吨大米,年产值达180万元。

  “过去一年,是我们的丰收年,也再次证明了‘北后粮仓’的美誉名副其实。”张书记美滋滋地说道,“我们种植的‘稻花香’喜获丰收,稻米品质上乘,销售势头良好,既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陈院生态园国家4A级景区。这里既有小桥流水的灵秀,又有千年古县的厚重。

  “农文旅”融合收获“陈院经济”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广大群众的勤劳智慧,二者联合赋予了陈院镇“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江南小镇风情。

  而农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植入,则让陈院镇的古朴风貌得以历久弥新。“现阶段的陈院镇,正阔步走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上。”张书记的总结是,“以‘逢节办会’引客流、增收入。”

  冬意正浓,游子返乡。2024年春节“百姓大舞台”十大系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春节文化生活的同时,持续为景区引客流;

  春季日暖,油菜花开。陈院生态园国家4A级景区举行第二届文化旅游活动,5天4夜的秦腔汇演和陇南师专音乐和舞蹈学院文艺演出,吸引众多游客;

  秋阳晴好,稻香诱人。依托卢沟村水稻,倾心打造的稻作公园、研学基地、康养小镇等,成为外来游客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在带动城郊游的同时,推进了农文旅的融合发展。

  四季轮转,节会不休。在种种显特色、凸优势的“农文旅组合拳”带动下,2024年陈院镇乡村旅游吸引游客40多万人次,收入400多万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1250元。

  转眼又到年底,陈院镇近400人的演出队伍正热火朝天排练着。

  张书记的年终总结里,也道出2025的“小目标”——

  全力推进陈院大景区建设,通过多方筹措资金,推进青崖间生态农场二期项目落地实施,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精品化、精细化水平,推动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继续依托水稻产业,聚力将卢沟村建设打造成为集农业生产、观光、休闲、垂钓、科普于一体的市级3A级景区;

  深度聚焦“优化生态环境”“优化社会环境”“优化营商环境”三大目标任务,抓生态、促发展,美环境、促招商,提前谋划预留地块,确保签约的2000亩小野菊花扎根陈院镇。

  满怀收获的2024,充满希冀的2025,张平良与许许多多的基层干部一样,正与广大群众一道,继续奔走在乡村振兴之路上。

  春节将至,张平良为陈院镇村民们带去春联,送上祝福。(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