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甘快看】甘肃: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描绘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2025-01-21 18:05 来源:每日甘肃网

  近年来,甘肃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9年达到Ⅱ类,祁连山生态保护实现了常态化长效监管,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中连续获评“优秀”等次。甘肃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先后印发《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实施意见》,部署开展“七大战役”,以系统性、整体性的思维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将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视为重大的使命任务与底线责任,以不屈不挠的决心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

  聚焦黄河流域 全力以赴抓好生态保护治理

  黄河流域是甘肃省的重要生态区域,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省,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境内黄河干流流经里程占黄河全流域的近1/3,承担着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提供生态安全屏障和水资源保障的重要使命。为此,甘肃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扎实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持续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全力抓好污染防治,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甘肃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问题,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实施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年,甘肃省水质优良比例达98.6%,无劣Ⅴ类水体,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排名中由2023年的第十三位上升至第九位。其中,黄河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为97.6%。这些亮眼数据展现了甘肃省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甘肃省在黄河流域全面建成投运了3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工业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同时,甘肃省还进一步加强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和农业农村污染管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此外,甘肃还与青海、四川、宁夏等省份建立了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了黄河流域内各省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强化自然生态保护 实施常态化长效监管

  在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中,祁连山是一个重要地标。祁连山横跨甘肃、青海两省,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甘肃省坚定不移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大力实施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项目,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初步建立。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及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工作。完善长效保护监管措施,持续压紧压实各方责任。

  通过接续努力,祁连山生态保护已见成效。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给予“甘肃省持续巩固祁连山生态保护成果,祁连山地区生态系统格局整体稳定,生态质量稳步提升”的充分肯定。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地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水域面积更加稳定。保护区内雪豹数量增加到350—500只,不同种群野生动物数量较2014年提高了15%—20%。

  祁连山生态保护是甘肃强化自然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甘肃省建立并完善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推动甘肃省秦岭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同时,坚持“常态化监管、动态式修复”的要求,不断强化自然生态保护。划定952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科学指导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连续7年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严厉打击和整治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甘肃还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巩固拓展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效,有序实施甘肃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区(平凉市)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等。这些工程不仅提升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甘肃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领域,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劣Ⅴ类水体歼灭战、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等专项行动,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重点任务落实。

  经过努力,甘肃的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4年,全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14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均达到“长治久清”级别,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这些数据生动诠释了甘肃在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的不懈努力和显著成效。

  除了水环境治理,甘肃还注重空气质量改善。建成“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及大数据平台,采取“加强预报预警+严格防尘措施+强化宣传引导”组合措施,科学应对沙尘天气。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石化等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实施一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完成农村地区散煤治理35万余户,完成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00余台,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编码登记4.2万余辆,抽测汽车尾气排放2.6万余台。通过这些措施,甘肃空气质量总体稳步改善。2024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2.9%,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改善了0.4%。

  同时,甘肃省还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生态环境监管方面,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研判、调度、通报、帮扶、预警、约谈等管理机制。甘肃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每季度调度、省生态环境厅每月调度研判环境质量,对空气、水环境质量反弹的市州要求限期整改。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力推动了甘肃省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甘肃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强化碳排放指标管理,开展123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的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为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对重点碳排放企业进行履约管理,截至2024年12月20日,提前足额完成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三个履约周期(2023年度)甘肃省22家发电企业的履约清缴,累计交易268.03万吨,成交额2.31亿元。

  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甘肃省还加强气候投融资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工作。目前,已有49个项目纳入甘肃省气候投融资项目库,15个项目获得授信114.52亿元、贷款金额50.87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为甘肃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甘肃省还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环境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体系,甘肃省有效提升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是甘肃省的重大使命任务和底线责任,未来,甘肃省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描绘绿水青山美丽画卷。

  (数据来源:甘肃省生态环境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