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保障 提质效 兜底线 庆阳市全力护航群众就业创业助力民生发展
原标题:强保障 提质效 兜底线 我市全力护航群众就业创业助力民生发展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54万人,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4069人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4.22万人,创劳务收入185.24亿元……2024年,我市以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抓手,强保障、提质效、兜底线,坚持就业服务示范引领,强化数字经济赋能,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全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庆阳市成功入围2024年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名单,获得中央财政补助1亿元。围绕实施“技能庆阳”“暖心庆阳”“智就庆阳”,全力打造“智就庆阳431”公共就业服务品牌。新建零工市场9处,形成“1+8+N”就业服务体系,发布岗位信息12.2万条,服务用工单位1600余家,服务求职群众8.8万人次。积极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就业之家”,大力推广“大就业”信息系统应用,形成了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乡村便捷高效就业服务网。扎实开展“10+N”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和“直播带岗”暖心行动,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走进直播间,介绍市情,促进充分就业。揭牌运营庆阳驻兰州、川渝转移就业工作站。积极开展劳务对接活动,签订劳务合作协议16份,举办“周六人才集市”暨新疆克拉玛依、甘肃武威等各类招聘活动546场(次),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发布用工信息31期,推送就业岗位21.5万个,签订就业协议2.37万份。引导非公人力资源机构入驻招聘大厅,设立服务专区,开通用工求职、创业指导、劳动维权等窗口,发布岗位信息1.12万个,服务用工主体275家,服务求职群众1.7万多人次。在公园、广场等人流密集场所,举办“人才夜市”8期,提供就业岗位2100个,把“纳凉地”变为“纳贤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轻松、悠闲的洽谈平台。
庆阳市将人工智能训练师、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11个数字类职业纳入全市急需紧缺工种目录,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荐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分别获批国家级、省级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取得“云计算工程师”“数字化管理师”培训资质。批准数字经济类社会评价机构4家,备案数字化职业(工种)4个,认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职业技能人才431人。将数字经济人才培训纳入市列为民实事项目,制定印发了《庆阳市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方案》,依托陇东学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和“东数西算”落户数字经济企业,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数字经济人才4139人,实现了数字人才由“被动培训”向“超前储备”的转变。成功承办以“数产相融 算赢未来”为主题的甘肃省“东数西算”创业创新大赛,聘请4名院士担任庆阳市数字经济产业咨询专家,与10所省内外高校达成数字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同步举办数字人才专场招聘会和线上“直播带岗”活动,进场招聘企业103家。其中,甘肃燧弘绿色算力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吸引2.3万人线上参与,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900余个,现场求职2000多人,达成意向协议857人。
我市开辟高铁专列绿色通道,集中输转1.06万名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举办东西部协作招聘会53场,提供就业岗位40772个,达成意向1730个。连续4年被评为昆山市“20+20”人力资源合作计划突出贡献奖,每年获得奖金10万元。实施“一县一品”劳务品牌培育发展计划,培育市县级劳务品牌10个,带动就业17万人,创劳务收入达40亿元。“庆城油田服务工”被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庆阳香包绣女”“镇原护工”劳务品牌代表甘肃参加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深化与天津帮扶区协作,积极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转移产业,推广“企业+就业帮扶车间”模式,建办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106家,吸纳就业6917人。通过信息比对、实地走访等方式,全市精准掌握就业困难人员底数,建立失业人员定期联系制度,开展“1131”帮扶行动,向14.8万名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5121万元,帮助3159名就业困难人员、11378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庆阳融媒记者路世玲)
- 2025-01-13建机制 抓调度 强保障 促落地——庆阳市庆城县以招商引资实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2025-01-13庆阳市持续加强民生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 2025-01-13庆阳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 2025-01-13庆阳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