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月12日,在兰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王烨、兰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郁军分别向大会作工作报告。2024年,全市法院收案168856件,结案159315件,审限内结案率83.34%,结案率94.35%。全市检察机关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犯罪,批准逮捕2413人,提起公诉4624人。
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兰州篇章
——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登
2024年,全市法院收案168856件,结案159315件,审限内结案率83.34%,结案率94.35%。市法院收案18319件,结案16274件,审限内结案率79.80%。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审结刑事案件5464件,判处罪犯6588人。扎实推动主动创稳、主动创安,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推进“清障拔钉”专项行动,审结涉黑恶案件6件34人,追缴“黑财”89.09万元。严惩暴力犯罪,审结杀人、抢劫等犯罪案件76件133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案件887件1496人。
——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审结民事案件64255件。用心办好百姓身边案,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案件5157件,加大拖欠薪资案件审执力度,审结劳动争议、劳务纠纷案件9908件,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暖冬行动”,为农民工追回报酬2.8亿元。
——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审结行政诉讼案件802件、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659件。持续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旁听、讲评“三合一”机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出庭出声”趋于常态。坚持“当赔则赔”原则,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80件,依法规范公权、救济私权。
——切实兑现胜诉权益。执结案件52274件,执行到位金额311.68亿元。开展“陇原风暴”执行行动,司法拘留285人,移送追诉拒执犯罪2人,3098人迫于信用惩戒压力主动履行义务。交叉执行案件2066件,取得实质性进展866件,执行到位金额8.28亿元。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保险理财等投融资类案件15572件,妥善处理网络借贷、金融不良债权转让等纠纷。打造“司法助企暖商”品牌,分析企业涉诉高频问题,编制企业法治体检报告174份,提出规范经营、风险管理建议54条,让114家企业从中受益。
——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面对接综治中心,诉前化解纠纷85190件,75.97%的纠纷在诉前过滤分流,中院及城关、红古、榆中法院新收案件数量同比回落。针对群体性证券等纠纷,在全省率先推行“合并审理+示范判决”,推动类型化系列案件示范精审、快速办理。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压缩上诉案件移送时间,灵活运用“活封活扣”“置换担保”“以租抵债”等方式,以最优方案解决企业司法领域急难愁盼问题。
——服务企业健康发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审结商事案件24886件。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审结投资、买卖合同等案件12936件。审结强制清算与破产案件99件,挽救35家企业,盘活资产35.67亿元,4000名职工稳住就业。
——积极助力科技创新。全面保护商标商誉权益,审结商标及不正当竞争案件141件。在全省率先推行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审理制度,参审案件3件,破除专业壁垒,提升办案质效。
——不断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全市法院网上立案44133件,自助立案5067件,网上保全504件。推行律师“一证通”“一码通”绿色服务,设立诉状自助生成终端,开通24小时自助打印服务终端,设立网上缴退费、网上保全、网上委托鉴定等平台,让司法服务暖人心。
——扎实推进改革举措。全市法院组建57个民事速裁团队,审结案件58237件,用30%的员额法官办结了65.33%的民商事案件。举全市法院之力清理积案23775件,清积率99.69%,2024年末留存案件9541件,同比下降60%,一年以上未结案件同比下降48.25%,三年以上未结案件基本清零。
2025年,全市法院将积极落实1139工作部署,着力实施政治能力提升工程、司法为民深化工程、审判提质增效工程、法院品牌选树工程、人才强基培育工程等“五大工程”,持续发力提升质效,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兰州篇章。
聚焦“十个兰州”建设主动创安主动创稳
——兰州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登
2024年,全市检察机关聚焦“十个兰州”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检察职责,主动创安主动创稳,在法治轨道上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服务保障平安兰州建设。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犯罪,批准逮捕2413人,提起公诉4624人。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该严则严、当宽则宽、罚当其罪,不批捕1216人,不起诉1236人。
——服务保障实力兰州建设。深入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注重运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398人,办理涉不良资产案件39件71人,开展“空壳公司”专项治理,督促清理注销违规企业2266户,挽回经济损失4324万元,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创新兰州建设。加强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自主研发“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监督模型,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犯罪97人,护航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服务保障绿美兰州建设。持续开展“黄河水清·水润兰州”专项行动,办理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32件,制发检察建议153件,监督修复受损生态18万平方米,依法追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2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碳汇认购”机制,精心描绘“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的兰州新画卷。
——服务保障活力兰州建设。加强涉农检察工作,依法起诉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利益违法犯罪321人,市委交办的851件涉耕地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全部办结。高质量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专项行动,立案198件,制发检察建议150件,督促恢复被毁林地995亩。
——服务保障文化兰州建设。加大红色遗址保护力度,讲好兰州红色故事,城关区检察院办理的“王保保城”故址、“兰州战役旧址”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全省典型案例。坚决扛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责任,皋兰县检察院联合文旅局开展明长城遗址、“百年梨园”专项保护行动,通过公开听证、检察建议推动文物保护责任落实。
——服务保障幸福兰州建设。纵深推进党建引领“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建设,自主研发“兰检微共治”平台,收集、办理涉电梯安全、食品安全等各类民生问题线索206件。结合履职办案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128件,采纳率100%,以高质效法律监督推进更高层次诉源治理。
——服务保障魅力兰州建设。围绕交通、市政、消防、游乐等设施安全强化监督,制发检察建议58件,以点带面促进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水平。
——服务保障法治兰州建设。充分履行反腐败检察职责,依法提前介入监委调查案件71件,起诉98人。加大以案释法、普法宣传力度,开展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发布3批49件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服务保障开放兰州建设。依托4个“检察服务联络站”,加强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管委会沟通协作,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合同纠纷化解等6项检察服务举措,21名检察官兼任企业“法律顾问”,开展“订单式”法治宣传、法律咨询70余次,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口岸经济建设。
——全力守护民生福祉。聚焦重点领域,部署开展“检护质量安全2024”专项行动,审查起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96人,办理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案件62件,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针对互联网领域侵犯个人信息、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等乱象,起诉243件。
——优化提质刑事检察。强化刑事诉讼全流程监督,立案监督233件,追捕追诉232人;提出抗诉15件,采纳率90%;对刑事审判违法情形提出纠正意见29件,采纳率100%;监督纠正“减假暂”执行不当94件、社区矫正监管执法不当67件。
——深化做实民事检察。受理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356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裁判提出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46件,法院已审结44件,改变率93.48%。
——延伸拓展行政检察。办理各类行政监督案件176件,检察建议采纳率100%。强化行政生效裁判监督,办理案件62件,同比上升96.55%。强化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办理案件97件。
2025年,全市检察工作将锚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奋斗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检察改革,加快推进兰州检察工作现代化,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兰州篇章提供坚强有力司法保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万山
- 2025-01-12【甘快看】甘肃新闻丨(正风反腐在身边)甘肃:化解“登记难” 不把历史遗留问题留给“历史”
- 2025-01-12【甘快看】甘肃新闻丨(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张掖:监督遏制农村集体“三资”领域微腐败
- 2025-01-12【甘快看】18道工序! 年味儿“挂”起来
- 2025-01-12【甘快看】“云端上”的曼日玛派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