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甘肃教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育新人

2025-01-10 08:34 来源: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高樯 洪文泉 蔡文正 徐俊勇

  冬日里,走进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园内干净整洁,教学楼后、操场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学子们在诵读课文。

  教学楼后,数十米长的浮雕墙上栩栩如生的画面,生动展现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实践历程。

  操场不远处,一幢红顶白墙的建筑映入眼帘,这是学校的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只见一摞摞的书籍摆放整齐,供学生借阅,书架旁,学生们在这里阅读书籍、复习功课,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位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是甘肃省属高校唯一一所民族师范院校。

  四十年栉风沐雨,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扎根陇原大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把学校打造成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服务区域发展的科创中心、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平台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坚强阵地。

  学校先后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是“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走进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史馆,一面面展板上记录着学校建校4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学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建校初期,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并承担民族地区在职初中教师的培训任务。

  进入发展阶段,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的使命更加重要,作为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学校始终服务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为当地培养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教师队伍,而这些教师队伍,又培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为了给民族地区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教学型、应用型人才,学校在本世纪初期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稳步发展专科教育,做强教师教育,积极发展本科教育。

  “十四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政治坚定、学业扎实、素质全面、扎根基层、开拓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正是不断地优化、不断地创新,一代代“政治可靠、扎根基层、业务适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被成功培养,为民族地区交流交融、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建校40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近5万名,大多数学生步入甘肃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领域,很多学生已成为民族地区基层中小学教学骨干和教学管理行家。”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敏贤麟自豪地说。

  如今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以甘肃为主,面向青海、四川、云南、西藏、内蒙古、福建、海南等23个省区招生,现有学生1.2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8%。

  培养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接班人

  午后的阳光铺洒在学校的教室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堂里,100多人正聚精会神聆听一堂思政课。

  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课堂现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马文清正在为同学们授课。

  学生们或抬头聆听,或低头记录,教室里,只剩下马文清清晰的讲课声和学生们笔尖在笔记本上记录的“沙沙”声。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首先要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在这个过程中,成立于2015年4月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设有“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8个教研室。目前已建成《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省级精品课程。

  “为了做强做优思政课教学,我们通过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实践研修等形式,帮助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同时,还结合甘肃省情、甘南州情、学校校情,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区域文化资源、办学发展资源,引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典型案例。”马文清介绍。

  截至目前,学校公共思政课按课程分类建立了视频案例资源120余部、教学案例资源150余个,教学拓展资源100余个,内容丰富,满足了思政课教学实际需求。

  为了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学校还构建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共同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构建“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图像、音乐、视频、动漫等叙事方法,进行浸入式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019年,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为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培育单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高君智说:“学校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力度;不断推进学校内涵建设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民族师范大学。”

  创新机制专注思政育才

  上万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如何交流交融,如何让他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这是学校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3年9月,学校第一所书院莲峰书院建成,2014年亭林和香巴拉两所书院也相继建成。

  建立书院有什么用?

  “书院实现了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同一个楼宇(社区)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活动。师生可以在书院里创作歌剧、排练舞蹈、练习音乐、观看影片,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精神生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宣传部部长丁一清说。

  此外,书院还经常开展德育讲堂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提升道德文化素养,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我们宿舍一楼设有‘一站式’学习平台,宿舍二楼设有书法自习室,宿舍三楼设有公共学习自习室。在楼里就能上自习、学习毛笔字,很方便。”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学生杜欣芸说。

  为了进一步发挥书院制管理和育人机制,自2013年第一所书院建立开始,学校就在书院设立辅导员。“辅导员需要入住学生书院,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能更贴近学生生活,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何浩说,学校形成了院系辅导员、班主任进宿舍机制,辅导员、班主任每周开展书院安全卫生等大排查活动,对书院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安全文明卫生等进行大排查,第一时间解决学生诉求。

  同时,学校还健全书院学生组织,培养学生干部充实书院自律委员会和书院学生党支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使书院各项政策、措施得以有效贯彻落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