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寨
文 | 郎佐民
古镇西寨,地处岷县城西洮水之滨,毗邻卓尼县山水灵秀之地,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岷州大地上。
冬日雪后初霁,空气中流动着丝丝寒意,沐浴着冬日柔和的阳光,我们来到了西寨镇。
早就听说西寨是个人杰地灵、风景如画,有很多故事的地方。我虽说来过几遭,但只是匆匆过客。今天再次走近,且偶遇知音,相谈甚欢,自然拾得许多关于这片土地上的故事,让人情满于怀,铭记在心。
不同于春的生机盎然、夏的郁郁葱葱以及秋的缤纷灿烂,冬至时节的西寨,山寒水瘦,巍峨的翠峰山与雄伟的官帽山隔河相望,千百年来守护着这里的子民。洮河环绕着坎峰村蜿蜒流淌,大自然鬼斧神工,河水千百回的淘漉,将官帽山脚下的站桥村冲刷成一个扇面,把村庄紧紧相拥。
站在翠峰山上深吸一口气,顿感胸腔内充盈起清爽与纯净。俯瞰整个河谷,但见洮水澄澈,阡陌纵横,公路如带,河山秀美;白雪掩映着的村落鳞次栉比,白墙青瓦,袅袅炊烟,一派祥和。翠峰山身后,山脉连绵迤逦,起伏突兀,人称笔架山。山山对峙,重峦叠嶂,秀水静流,村庄宁谧。在官帽山不远处,有一片神奇的净土,唤作三三洞。这里林木繁茂,奇石嶙峋,山间栈道,似苍龙盘踞。山上古树名木众多,有六七百年青杄、辽东栎郁郁葱葱。树枝上祈愿用的红丝带映着雪光,随风摆动,有种众目俱瞻的肃然,让人心生敬畏。
行至翠峰山下,从空荡荡的古堡走出来,遇见一座横跨洮河两岸的水泥大桥,人称野狐桥。同行的老何饶有兴趣地说,此地本名曰野狐跳。早年,因曾有人看见野狐在岸边狭窄处纵身跳越过河而得名。《岷州志》上说:“野狐桥,在城西四十里,石矶对峙,基础天成。盖创自明初成化时,守备刘琥以其密迩番戎,移建于三十五里……同治初,回变拆毁。光绪十六年,知州惟曾重造。”查阅资料,野狐桥先后历经木桥、石拱桥数载,见证岁月沧桑,几度变迁,正是这一代代的接力,才有了今天飞架南北的水泥大桥。
沿野狐桥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张明远将军故里——坎峰村。1936年8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岷县,革命火种在这里熊熊燃烧,映红了洮河两岸。身为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张明远,积极宣传红军故事,展开扩红建政、筹粮筹款。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岷州三千儿郎毅然报名加入了红军队伍。
红色故事历久弥新,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如今,红军精神、长征精神在西寨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勤劳朴实的西寨人民着力推进美丽和谐新西寨建设,一幅幅和美乡村的喜人画卷在打开,在扑面而来。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在村子里行走,冬日里阳光温暖,天域辽阔,澄净如洗。白雪消融的时刻,平添一份雅趣,人的心境也跟着打开。“老汉炒鸡”的香味在弥漫,那是西寨人一村一品独有的亮丽名片。在河边漫步,赤麻鸭成群结队,鸣叫着从头顶飞过,那是生态改善留给人类友好的回报。暖阳下,洮河波光粼粼,漾起无限暖意,“洮水流珠”的景象惹人陶醉。那一串串璎珞般的流珠,莹润晶亮,翻滚着流向远方。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一户老宅前,门口一株百年核桃树,状若苍龙,见证了古镇的过往今昔与岁月的流转。此刻,古老的二层木楼静静地沐浴着冬日暖阳,如饱经风霜的老人闭目养神。进门,随手翻开木柜上落满尘灰的相框,一张黑白照片从历史的云烟里跳出:身穿长袍的主人衔着烟斗,神情安然。裹着小脚挽着发髻的老伴正襟危坐,略显拘谨。此刻,一缕阳光洒在相框上,定格的黑白记忆在木屋漫灌,岁月斑驳陆离的光影时远时近,清晰又模糊。遥想他们风风雨雨走一生的历历往事,看着雕花的木格窗蕴含和闪耀着农耕文明的香火与光亮,让我感觉到了屋主人心底的柔软细腻,感受到了时光无声的流逝和生命的短促无奈。
依山傍水的西寨,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去发现;美丽富饶的西寨,有太多的故事值得去记录。这里,坐落在洮河上的刘家浪水电站、坎峰水电站熠熠生辉,点亮万家灯火;这里,正在建设中的凤合高速工地如火如荼、高歌猛进。这里,一切都充满着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它们像一首大气磅礴的壮丽诗篇,超越时空,不仅透露出生机勃发的力量,还表达着一种无限美好的期盼,幸福而充实。
返回途中,坐在车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透过车窗看着千里冰封的西川大地,落满白雪绵延起伏的隽秀远山,不禁感慨万千。富饶、热情、充满希望,令人心驰神往的西寨,正谱写诗画田园的幸福生活。我想,静待来年,春草泛绿、山花烂漫之时,一定再来西寨,攀上翠峰山,远眺笔架山,去逛大庙滩,走进三三洞,在那里静听山风物语,坐看云卷云舒。
- 2025-01-06卡世全《岁月流芳》出版发行
- 2025-01-06甘肃省散文学会成立
- 2025-01-06阅读点亮生活 书香浸润金城 “书香兰州”建设推动全民阅读走深走实
- 2025-01-04【甘快看·踏诗而来】杜甫的3个月,天水的117首诗和12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