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嘉峪关

【甘快看·祁连山下是我家】甘肃嘉峪关:每一个挑战都在重新定义绿色新高度

2025-01-05 19:28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央广网兰州1月5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见习记者魏晋雪)因企设市、因关得名的甘肃省嘉峪关市,曾有一句老话“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当年口耳相传。走到今天,嘉峪关已成为河西生态版图上的一个显著的“绿色坐标”,但其生态压力依然巨大:地处河西走廊中部西端,蒸发量是降雨量的25倍,叠加其重工业属性,生态环境改善,始终是透视嘉峪关市高质量发展成色的一个重要指标。

  嘉峪关市委书记刘永升在甘肃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分团审议时说:“嘉峪关市要聚力推动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着力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赋能现代化建设。”

  关城新姿(央广网发 董玉新 摄)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嘉峪关市累计新增国土绿化面积0.73万亩,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2.02万亩。2024年1—10月,嘉峪关市优良天数比例85.2%,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排名全国第四、甘肃省第一……

  进入新时期,无论是绿色版图接续扩张,还是绿色贡献不断提升,每一个挑战,每一次的解决,都在重新定义嘉峪关市绿色的新高度。

  这里的每寸绿都是传奇

  “地上没有几棵树,地下没有几方土;风沙过后迷人眼,石头晒热炒鸡蛋。”这是嘉峪关市开发建设初期的真实写照。

  “前些年的春季,一有沙尘暴嘉峪关的天就会被染成红色,现如今在嘉峪关过春天,城市处处花草繁盛、绿树成荫。”嘉峪关市民马丹告诉记者。

  嘉峪关南市区全景(央广网发 李威 摄)

  “要在嘉峪关种树,我们只能从外面买土。”嘉峪关市林业和草原局湿地保护办公室综合科科长冯学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为了让环境变好,我们只能种树,但这里是沙石地,不适合植树造林,我们只能从外地把土壤买回来,挖坑、填埋,再种树。”

  关关难过关关过。为了让这座戈壁小城生机盎然,嘉峪关市连续30年开展“绿化年”活动,全市参加义务植树人数已达79万人次。据冯学刚介绍,目前,一个点、线、面,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形成。

  与此同时,2023年,嘉峪关市按照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行动部署,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导向,打造绿美街道,建设绿道网络,推进绿美社区建设,建成一批生态效益良好的生态治理工程和公园绿地,“出门见绿、随处见景”的绿色生态圈已然形成。

  2023年以来,累计完成义务植树117.92万株,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2.02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41%和41.0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9.2平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森林覆盖率12.57%。

  讨赖河生态景区(央广网发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绘就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嘉峪关市立足河湖实际和管理现状,编制了“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方案,将境内6条河流、15座水库、1个天然湖泊全部纳入工作范围,逐一制定问题、目标、任务、责任清单,明确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综合功能提升等方面保护治理措施,不断提高水环境治理的标准。同时市、镇、村三级河湖长切实扛牢管水治水责任,2024年上半年,市镇村三级河湖长上半年累计巡河湖815人次,全市河流、湖库巡查覆盖率100%。

  PM2.5要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治理

  “在嘉峪关住了这么多年,真觉得现在这空气是越来越好了。以前总觉得空气里带着股子土腥味,现在每天早上一出门,那清新的空气直往鼻子里钻,深吸一口,整个人都精神抖擞,浑身都舒坦。”从小在嘉峪关生活的市民王女士说。

  2024年1-10月,嘉峪关市空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均值1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0.5%,保持全省最低;优良天数比例85.2%,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

  嘉峪关市全貌(央广网发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好天气要一天一天地去争取,PM2.5要一微克一微克地去治理。”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刘芳表示,嘉峪关因地势平坦,地处戈壁荒漠,气候干燥,因气象影响导致扩散条件差,本就容易导致内源积累,四季均为环境空气污染高发期。同时随着大气治理不断深入,减排空间也在进一步收窄,越往后的骨头越难啃,“每一微克”的下降都要付出艰辛努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嘉峪关市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协同推进降碳、减污等,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为做好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嘉峪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制定了24小时的值守人员安排表,在沙尘天气过境时,及时向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报送沙尘天气监测信息,在沙尘天气过境后,及时回顾分析污染程度、污染成因和污染过境时间,做到污染过程全监控,为未来准确预报沙尘过程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让“嘉峪关蓝”成为常态。作为嘉峪关市的支柱企业,酒钢集团也在加码推进一系列“绿色”项目,加快钢铁产业超低排放改造进度,不断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酒钢集团俯瞰图(央广网发 嘉峪关市委宣传部供图)

  据悉,2023年年初酒钢集团先后投用酒钢1号、2号焦炉,废气排放已经达到了颗粒物≤1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3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150毫克/立方米的超低排放水平。除焦化外,酒钢钢铁产业的炼铁、选矿、烧结、炼钢工序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持续开展。根据酒钢《钢铁产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2025年,钢铁全部产线要满足超低排放要求。为此,酒钢计划实施63个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总投资192.77亿元。这些绿色化项目完成后,酒钢钢铁产业工序能耗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把工业污染治理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开展工业企业排放达标治理。”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鱼新科介绍,目前,嘉峪关市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累计减排分别达到1720吨、674吨,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减排目标,环境空气质量多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把“绿色”植入每一个产业

  生态如乐章,万物共生,彼此依存。在推进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嘉峪关市不仅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还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据介绍,嘉峪关市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面绿色转型,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

  嘉峪关戈壁滩变身光伏发电基地(央广网发 李巍 摄)

  作为甘肃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嘉峪关市全年日照总时数为3316小时。基于此,该市抢抓河西走廊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机遇,加速构建“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能源体系。目前,全市建成、在建、拟建新能源总规模达250万千瓦,成为全省第五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

  酒钢集团240万千瓦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是酒钢集团“十四五”时期电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规划项目。该项目通过酒钢集团自备发电机组及用电负荷调峰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和清洁能源替代(消纳率可达98%),目前该项目已建成投运,形成了国内最大的企业局域电网。

  据悉,该项目可实现年发新能源电量58亿千瓦时,集团公司自发自用电量中的绿电将达到25.9%,年减少标煤消耗190万吨。

  此外,嘉峪关市充分利用新能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以“绿电”为能源的“氧化铝—电解铝—铝材—铝制品深加工”“绿铝”全产业链,铝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十三五”末的18.9%提升到51.1%。

  东湖生态旅游景区(央广网发 李巍 摄)

  生态环境的好转也为嘉峪关市以文促旅、以旅带商带来了活力。

  走进东湖生态旅游景区,绿柳环绕着纯净的湖面,“三湖水,一片绿”的特色风光映入眼帘。

  据了解,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是嘉峪关市城建史上规模较大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城市之“肺”的作用,被国家体育总局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国际铁人三项赛训练基地”,已经连续多年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积分赛和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等重大赛事活动。

  2024年1—10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145.78万人次,同比增长39.54%,旅游收入72.15亿元,同比增长25%。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