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平凉崆峒:以工代赈 “赈”出宜居宜业和美“路”

2025-01-02 11:25 来源:中国甘肃网

  “先有群众、后有项目”是以工代赈项目的鲜明导向。今年以来,崆峒区花所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念好以工代赈“赈”字诀,“赈”出宜居宜业和美“路”。

  路渠双通,修好民生路

  交通线是产业发展和群众出行的生命线。花所镇苏陈至周柳农村公路总长7.4公里,是连接崆峒至泾川的县际公路,辐射群众1155户。因年久失修,道路塌陷损毁严重。2024年4月开始,镇党委、政府争取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资金800万元,崆峒区财政配套资金87万元,实施改建项目,于10月底建成通车。

  提及新修的道路,周柳村群众朱正军高兴地说:“以前这个路坑坑洼洼的,现在修得又平又好,比城里的路还美,确实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大家都拍手叫好。”

  赈是初心,赈到关键处是民心。该项目坚持通路、通渠、通水、平整路基“三通一平”,新建排洪渠11.5公里,采用最新的“冷再生”技术,完成全线的铺油罩面,彻底解决原路面塌陷、水路不通等问题,将路修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鱼渔双授,修好致富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成立了村级劳务服务队,采取“务工+培训”的方式,广泛吸纳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人群等重点群众参与项目建设,让“力工”变“技工”,真正实现一个项目促一技之长。

  苏陈村劳务服务队队长韩海龙介绍:“为配合项目推进,我们跟周柳村联合,组成了劳务服务队,搭起了群众家门口的‘致富平台’‘技能学校’,群众非常认可。后期,我们将继续把这个劳务服务队延续下去,持续组织群众就近参与项目建设,增加收入。”

  好项目与好机制双向奔赴,为群众蹚出了一条致富路。据悉,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就近吸纳重点群众168人,开展培训18场次,发放劳务报酬243万元,务工群众人均增收14465元,实现了深层次动员、多元化增收。

  新兴双促,修好振兴路

  崭新的道路不仅方便了群众,更为产业兴旺以及和美乡村建设注入了新活力。花所镇纪委书记、项目负责人巩大楠介绍:“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100兆瓦光伏发电、蟾蜍养殖等4个规模化产业基地落地,实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同频同步。”

  “道路好起来、钱包鼓起来、产业兴起来”。这是以工代赈项目谋到关键处、落到实际处的结果。下一步,花所镇将持续按照“一通道八节点”布局,充分利用道路两侧空地建成小游园8个、文化广场1处,引进主体2个发展特色蟾蜍养殖395亩,全力打造“路畅、业兴、景美、人和”的和美乡村创建示范带,“赈”出宜居宜业和美“路”。

  通讯员 赵芳媛 段皓杰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