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说】“奉献西部的信念之火,越烧越旺!”
——本报报道《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为建设西部的青年强信心添干劲
【连续报道】
“这些天,内心的自豪感拉满了!”“投身西部本就是心之所向,又得到这么多认同和赞许,怎能不喜出望外?”“唯有步子更坚定、干得更投入,才不负这种荣耀”……连日来,本报调研报道《扎根西部,新时代学子这样选择!——甘肃高校毕业生西部创业的故事与启示》反响热烈,众多读者毫不吝惜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敬意与赞美。这一切,令扎根西部的青年群体备受感动、深感振奋。
他们当中,有人写下这样的笔记:“脑海中那些或温暖或热血的记忆,被这些文字唤起……我愿做西部大地上的一棵白杨,把根越扎越深,迎着阳光,向上生长!”
莫愁前路无知己,星光不负赶路人。这些在广袤西部安下身心、种下梦想的年轻人,向记者讲述了内心的鼓舞与激情……
温暖!“理解我们的选择,共情我们的苦乐,走进我们的心灵”
“光明日报上写的真是你呀,丫头?”“文文,不看新闻真不知道你这么了不起!”“姐,你真棒,努力向你靠拢!”这两天,新疆边检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民警张文文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
“和边境线做了几年伴,生活虽苦也都习惯了。登报后大家一个劲儿夸我,还真是有些不好意思……”高原的冬天滴水成冰,但张文文的心里很暖,“这几天,我每天都要打开光明日报App追着读连续报道,就跟追剧一样。‘追寻光、成为光’,说得多好!我也做宣传工作,希望有一天我的文字也能拥有这样的力量。”
“从没想过有一天能成为师弟师妹们的榜样,还能被写进光明日报的报道。平常我都是从这上头选取文章揣摩学习,作为范文跟学生们分享。”几天过去,新疆鄯善县育才学校党政办主任柴秀云谈起这篇报道,还是满脸兴奋,“在报上看到自己的故事,就跟做梦一样!”
柴秀云告诉记者,看到熟悉的董宏亮师兄和素未谋面的师弟师妹们在西部创业的故事,看到母校河西学院今年又有873名毕业生背起行囊,像满天星斗闪耀在广袤的西部,自己心里既感动又喜悦。“在新疆越久,越热爱这里美好的风物、淳朴的人民。我会用加倍努力来回报这片土地的热情馈赠!”她朗声说道。
“看这篇报道,就像跟老朋友聊天——它理解我们的选择,共情我们的苦乐,走进我们的心灵。”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2009届毕业生、青海省都兰县气象局局长王烈福感慨。
“常年跟气象站打交道,少不了孤独和单调。现在我有了新的排解方式——读报!我发现光明日报的文字就像我们监测的数据一样,会说话。希望这组报道能持续下去,发出有学理、有温度的声音,召唤更多有志青年来西部。”王烈福满怀期待。
振奋!“不能满足于‘立大功’,今后还要‘建新功’”
“我正在村里调研呢!这里风太大,说话可能听不清……”当记者联系到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兰州大学2015届民族学专业硕士毕业生靳艳娥时,她已经在村镇乡野奔波了好几天。“报道里张文文能在喀喇昆仑高原巾帼不让须眉,王烈福能去可可西里无人区填补气象监测空白……这股子劲头太让人佩服了!”电话那端,靳艳娥断断续续的话语伴着风声传来,语调激动而热切。
留青工作9年,伏案写作与基层调研成了靳艳娥的日常,而她也像报道中的青年一样,深深体会到了干事创业的快乐与充实。“工作第二年就申请到了省级课题项目,第三年就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所里给予的信任和搭建的平台,真是没的说!”在她看来,青海是藏学研究的“大富矿”,“我上大学时的理想,就是学以致用,为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做些事。现在梦想照进现实,没啥可说的,干就完了!”
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跟学生谈心……西北师范大学2021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甘肃东乡县东乡中学高二年级语文教师魏欣蓉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
“学校建校才两年,正在‘开垦拓荒’的节骨眼上,怕苦怕累哪能行。这些天每天读报,感受来自各界的关心和肯定,就觉得不能满足于报道里说的‘立大功’,今后还要‘建新功’!”魏欣蓉的话掷地有声。这是个“就怕不累”的姑娘,只要时间允许,凡有像教学比赛、教学培训、名师指导、集体磨课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从不错过。“看着那么多娃娃考进大学,心里那叫一个美!要是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再培养出几个名牌大学学生,就更攒劲嘞。”新的一年,魏欣蓉暗暗给自己立下了“小目标”。
期待!“西部大地会越来越美,身边伙伴会越来越多”
扬着手里的光明日报,新疆克拉玛依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工程师白涛涛快步走进办公室,和同事们分享起“写到了咱们”的这篇报道。对于文中专家“让西部人才有更多研修机会”的建议,他打心眼儿里认同。
“提得太好了!还是那句话,新技术越来越多,咱西部的科研一定得跟上。希望国家能在科研创新方面给予西部更多支持和引导,建立更多科研平台,促进技术交流学习。”白涛涛告诉记者,工作虽繁重,但他总是自我提醒、自我加压,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心劲儿。“欢迎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他们接收新信息的能力强、思维活跃,把他们的长处跟我们的实操经验一结合,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西部高校的学科设置、教育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高校要特色化发展,培养当地紧缺人才……’这些建议和我参加工作以来的感受不谋而合。”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赵序茅是一位求学在东部、就业在西部的青年学者,他表示,西部地区要强起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不能缺位,“希望像‘西部之光’这样的‘国家行动’越来越多,让身居西部的学术人才有更多研修交流、学术锻炼、自我展示的机会”。
“帮助西部更好更快地补上人才短板,是东西部协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宁波市援疆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张杰认为,“报道里的很多建议提得都很中肯。比如,加强东西部教育合作,提升西部本土人才培养水平,通过东聘西用、双向挂职、离岸引才等模式吸引更多人才……有一些我们已经开始探索了,今后,力度还得加大,速度还得更快!”
“这些年,我越来越多地向母校学子推荐西部。光明日报的报道,让我底气更足!”赵序茅对自己当初的选择充满骄傲,“看这壮美山川!看这热闹市廛!看这广阔舞台!我坚信:西部大地会越来越美,身边伙伴会越来越多!”
(本报北京12月26日电 记者王忠耀、赵斌艺、王冰雅、尚杰、赵明昊、王雯静)
- 2024-12-28【甘快看】时政微视频丨总书记最深的牵挂
- 2024-12-28【中央媒体看甘肃】金塔:生物治沙让沙漠“披绿生金”
- 2023-03-29【中央媒体看甘肃】甘肃将为兰州牛肉拉面“立法”,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
- 2024-08-27一碗兰州牛肉拉面如何串起千亿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