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时政

锚定农业强省目标 描绘“三农”崭新图景——2024年我省“三农”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

2024-12-27 08:38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马国顺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从河西走廊到陇上江南,从陇中丘陵到陇东高原,陇原大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步履铿锵有力。

  2024年,我省各地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持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业提质增效成果明显,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业产业主体迅速增多,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拓宽,农民生活更加红火……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

  增效益,农业基础更加稳固

  初冬时节,永昌县高标准农田助力农业新技术发展示范区内,千亩冬小麦绿意盎然。一条条施肥送水的一体化滴灌带浅埋在田间,以更加节水、节肥的方式向庄稼输送生长所需的养分。

  “以前种庄稼总是发愁水不够用,如今我们村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用水指标不仅有富余,就连肥料和人工都节省了一大笔投入。”永昌县六坝镇七坝村村民陈华善说。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

  2024年,我省持续加大粮食生产支持力度,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扩大复种粮食面积,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073.85万亩,比上年增加7.45万亩;深入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单产达318.15公斤,比上年增加5.13公斤;全力推广合理增密、水肥一体、“一喷三防”、“一喷多促”等新型种植技术,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296.11万吨,比上年增加23.23万吨,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总产、单产创历史新高。

  种业是粮食生产的核心“芯片”,新型农业科技装备的更新换代,给农业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24年,我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玉米、马铃薯、瓜菜花卉制种面积分别为187万亩、49万亩、47万亩。其中,玉米制种面积创近20年新高,占全国总制种面积的43.6%,居全国第一。

  针对我省复杂的地形特征,我省在全国率先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高效实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和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投入试点资金1亿元,全年组织研发各类新机具39种,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7%,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5%,全省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数量累计7.4万台、补贴金额1.38亿元,两项指标完成率均居全国第一。

  我省加快实施农业节水三年行动,主要作物农膜覆盖率提高到53%,灌溉区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技术1344万亩,新增节水2.36亿立方米,中东部旱作农业区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核心的旱作节水技术1940万亩。

  全省农业基础核心指标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比进位。前三季度,全省一产增加值1219.8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全国水平高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15元,同比增长7.5%,增速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1%,高出全国60.8个百分点,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三,实现历史性突破。

  我省高标准农田绩效考核排名全国第三,农业保险绩效评价排名全国第二,小额信贷贷款余额排名全国第二,农机补贴和报废更新排名全国前列,农业节水增粮、稳定牛羊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创建等多项工作取得宝贵经验,作为典型向全国推介。

  增活力,农村地区更加繁荣

  “这几年我们村发生了很大变化,乡亲们收入增加了,更加注重提高生活品质。”通渭县什川镇大湾村村民韩淑娟说,村社道路都硬化了,还建设了公园、孔雀园,生活越来越惬意了。

  走进通渭县什川镇大湾村,村道四通八达,环境整洁宜人,红瓦白墙,亭台院落,昔日落后的小山村实现了华丽蝶变。

  2024年,我省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区分类推进“和美乡村”建设,采取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改造提升的办法,持续推进“八改”工程,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改厕22.5万座,卫生厕所累计达到328.2万座,常住农户普及率达到82%。自然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91.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29.98%,清单内85条农村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

  我省累计14个县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天祝县“引导群众参与共建和美乡村”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建设推进机制案例;

  深入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6个、示范村60个;

  我省武山旋鼓、南梁说唱、洮河绿石砚等乡村特色文化艺术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临夏队获得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全国总决赛亚军;

  第七届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举办550场(次),参与人数超140万人,其中农民超80%;

  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排查整改各类问题7799个、整改率98.3%,健全制度机制301项……

  2024年,我省乡村发展充满活力。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乡村产业的逐步建立和村集体经济的迅速壮大。

  2024年,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9.32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1.5万多家,“五有”合作社占比达到63%,联结小农户占比达到40%。全省家庭农场新增4400多家,总数达到7.1万家;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3527万亩次,服务小农户112万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2万家以上。

  二轮延包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新确定陇西县等5个县的6个乡镇61个村承担部级整乡镇试点任务,兰州市城关区等29个县区36个村逐步开展省级整村试点,预计到2025年,二轮承包到期的34个县区试点将全覆盖。

  聚焦村集体财务、经济合同、集体债务、工程项目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等5方面突出问题,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全省累计排查突出问题7124个,已整改7016个,整改率达98.48%。

  增收入,农民生活更加红火

  升级农业产业布局,提升农业产业效能,让农村发展更有活力,说到底就是要让农产品种得出、种得优、卖得好,把我省特色优质农产品的产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

  寒风凛冽,走进位于白银市的甘肃宏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片热“辣”景象:火红的辣椒堆积成山,椒香四溢,小小的辣椒经过一道道工序,实现了“身价”倍增。

  采购商赵江说:“我们订购了100多吨‘829’和‘丘香2号’,甘肃的辣椒深受我们家乡饭馆的喜爱。”在宏翔农业公司的带动下,白银周边乡镇的辣椒产业快速发展,带动种植户提升了经济效益。

  我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实现特色产业“链”式发展。深入实施“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行动,制定出台《加快推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扩量提质延链增效实施方案》。前三季度,我省牛、羊出栏同比增长7.1%和12%;蔬菜、苹果、马铃薯、中药材产量分别增长1.5%、9.5%、6.5%和2.6%。

  农业农村系统招商引资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7个,到位资金716亿元、同比增长23%,新增营收过千万元企业108个、转规企业89个,龙头企业总数3571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成功获批创建甘味生猪和高原夏菜2个产业集群、庆阳市镇原县(肉鸡)和平凉市崆峒区(肉牛)2个产业园项目,以及兰州市皋兰县什川镇(梨)、清水县金集镇(苹果)等7个产业强镇项目,预计“牛羊菜果薯药”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928亿元。

  我省大力实施“甘味”出陇出海行动,销售全省优质农产品。甘肃出台全国首部关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甘肃省甘味农产品品牌培育管理条例》;推动“甘味”品牌由树品牌向拓市场转变,授权开设“甘味”运营中心71家,开设和入驻线上平台21家,特色农产品出口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全年“甘味”品牌企业销售额突破300亿元,提升了农产品从产值到收益的有效转变。

  在确保全体群众共享深化改革成果、提升参与度满意度幸福感方面,我省坚持筑牢防范规模性返贫的篱笆,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高效运行“一键报贫”机制,累计识别监测对象15.1万户64万人,户均安排帮扶措施4.6项、风险消除率68%;为积石山地震灾区下达农业资金10.87亿元,14个灾后农业恢复重建项目已基本完工,19项到户种养产业已全部落地产生收益;安排衔接资金242亿元;全力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全省脱贫人口外出务工累计199.7万人。前三季度,脱贫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7.7%、增速居全国第三。

  同时,我省多措并举加大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支持力度,全省2572个乡村就业工厂吸纳就业近10万人,其中脱贫人口3.85万人。

  东西部协作帮扶取得显著成效。我省代表团赴天津、山东对接促成合作项目127个、签约金额408.99亿元,天津、山东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投入我省援助资金39.22亿元,第六届“津陇共振兴”和第四届“鲁企走进甘肃”投资洽谈活动签约项目157个、金额243.5亿元。

  我省2893个村级光伏电站收益累计达到57.16亿元,发电能力居全国第三。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7240个、驻村干部21891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希望的田野上,农业更高效、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的画面随处可见。农民群众辛勤耕耘,各地各部门共同努力,不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