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灵台:村里年轻人干得欢

2024-12-18 17:13 来源:中国甘肃网

冯俊效玉米丰收  宋睿/摄

  仓廪实,天下安。入冬后,小康屋前矗立着一个个金黄的玉米仓,灵台大地正处处好“丰”景。在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连片高标准农田里生机勃勃,在金灿灿的丰收里实现着千斤粮万元钱……

  耕耘之间,更多改变也在发生。

  当村子、年轻人、种田这三个词碰撞在一起,乡野阡陌之间,绚烂的新故事破土而出。 

  夕阳下,冯俊效检查养护着他的宝贝们,“这些都是我离不了的大宝贝,可得仔细着。”

  冯俊效口中的宝贝便是这一台台机械——拖拉机、收割机、撒肥机、三轮车……几乎囊括了玉米种植全套机械设备,是他耕作百余亩土地的依仗。

  5年前,34岁的冯俊效结束江苏电子厂“厂哥”生涯,回乡创业。事实上,不止冯俊效,在灵台,不断有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新生力量加入农民队伍。选择背后,是农业大有可为的巨大潜力。

  “现在农村的发展,国家支持比较大,我就挺看好的,”采访中,冯俊效这样说道。“在外边儿,现在打工也不太好找,各个行业都不太景气,回来家乡发展空间大,像我回来就选择农业来种玉米。”

  正是这一决定,让冯俊效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承包的地再加上自己家的地,现在种了100多亩玉米,一年下来,收入可观,老人小孩也照顾了,比打工强得多。”

  在灵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也为传统农耕带来了新气象,管理模式在变,耕种方式也在变。早在流转土地之初,冯俊效便贷款迎回了他的第一个“大宝贝儿”——旋耕机。

  “这几年,陆陆续续买了不少机械,花不少钱,但是值呀!”一边种植一边学着使用农机,在冯俊效看来都是必走的路,“现在干啥都是技术活,科技种田不仅能提高效率,也让我走上了新农民的路子。”

  脑子灵活的冯俊效,添置、学习各类农机,自有自己的一番盘算。“我本来就爱玩机械,自己种自己收,也能忙的过来,效益也会好一些,像叫别人去干的话,一亩地收割的话得100元,我自己买个机械,自己去把它收回来的话,我的成本才30到50元,从这中间我自己能省50块钱,这个钱就到我手里了。”

  不仅地上跑的,还有天上飞的,冯俊效考取无人机驾照,平时把自己的活儿干完,还做起了兼职,“人家合作社里边儿有飞机,我去当一个飞机手,去给人家飞防,飞防完他每天给我开工资,这又是一份收入。” 

  “和以前比,最大的感受就是种田变得更轻松了。”冯俊效说,以打农药为例,以前一个人在小田,一天只能打20、30亩地,现在驾驶无人机在高标准农田打药,一天可以打200到300亩,效率至少提高了50倍。除了打农药,播种、施肥等,也都可以通过农机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

  种田方式的巨大改变,也是冯俊效愿意回到村里尝试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灵台,大田耕作全流程机械化操作已是常态,新质生产力也助力着农业焕发着新的勃勃生机。

  从很苦到很酷,眼下,在灵台,处处活跃着“种田的年轻人”,从果园到麦田、从农机到农技……关于种田的千百种分享中,年轻力量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一批又一批“冯俊效”们跳出农门又回到村里,在扎根乡村、奋战农业中找到人生归属、奋斗价值。

  通讯员 孙筱娜 宋睿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