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定位 担当新使命——甘肃省人社厅奋力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甘肃实践
高小刚 赵要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省人社厅坚持把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加大稳岗扩岗力度,全面提升职业培训水平,强化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奋力推进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的高质量充分就业甘肃实践,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今年年初,省政府整合设立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统筹资源、凝聚合力,着力构建上下协同、左右联动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全省各部门综合施策,在重点工程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积极打造新疆、长三角、珠三角等地“陇原学子就业圈”,组织高校开展访企拓岗行动……这些举措紧扣甘肃实际,共同推动了全省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截至10月底,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9.5万人,同比增长0.7%;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9.2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99.7万人,全省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同发力,持续强化宏观调控就业优先导向。省人社厅将充分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同各级各部门一道加快落实财税金融支持政策,助力经营主体发展、劳动者就业创业;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好投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家政服务业发展,发挥家政服务促消费、惠民生、扩就业作用;紧盯重点群体就业,扎实开展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就业帮扶,持续跟进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摸清摸准就业困难群体所需所难,持续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规范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援助,切实兜牢困难群体就业民生底线。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
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省人社厅围绕完善职业培训目录清单、提升培训质量标准、加强培训评价全程监管等方面出台24条具体措施,努力让更多劳动者端起“技能碗”,吃上“手艺饭”。目前全省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93万人次。同时,积极构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9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61个。每年组织开展省级一类、二类职业技能竞赛近300项,涵盖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业务能力竞赛共计500多项,参与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打造了甘肃工商技师学院等6个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持续筑牢职业能力建设基础,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省人社厅将持续推进“技能甘肃”建设,推动省内技工院校主动对接市场需求、产业需求和职业标准,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引领计划,引导优质技工院校积极参与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扩大职业院校面向农业转移人口的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规模,推广“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培养模式。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建立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电子档案,营造“职业无贵贱,劳动受尊重”的舆论氛围和包容环境。
抓好重点群体就业
完善就业支持政策
保障重点群体就业是就业工作的“牛鼻子”,也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头戏”。省人社厅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连续15年将“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列入省政府为民实事,统筹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以及“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每年提供政策性岗位1.7万多个,引导青年群体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建功立业。坚持外出就业与就地就近就业相统筹,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每年稳定输转劳动力50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190万人以上,实现了应转尽转,务工就业稳住了脱贫家庭三分之二的收入。坚持集中援助和常态化帮扶相结合,健全完善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帮扶、退出机制。落实“一人一策”帮扶举措,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运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有效保障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保障好重点群体,持续强化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实现数量和质量并进。省人社厅将以拓宽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为重点,持续完善工资待遇、职称评聘、培训升学等政策,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同时,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的就业帮扶,有针对性提供“1131”服务,促进尽早就业。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省外输出和省内输转并重,做优做强“鲁甘人力”“津甘技工”和“鲁甘工匠联盟”等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发展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强的产业,扩大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业就业规模;聚焦和美乡村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乡村就业工厂,管好用好“爱心理发员”“长城巡护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最大限度发挥民生效益和社会效益。健全完善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就业援助制度,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常态化,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
健全就业促进机制
完善公共服务新体系
创新就业公共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感知度是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关键举措。省人社厅开创线上招聘新模式,连续三年开展“百名人社局局长直播带岗暖心行动”,组织主播深入优质企业开展“直播探岗”,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意向企业招聘条件。创新打造“人才夜市”,将“夜间经济”与人才招聘、政策宣传、培训项目展示相结合,累计开展“人才夜市”等系列就业创业活动1226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130万人。创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为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宣传、岗位直达等“七进”就业服务。创新设立普通高等院校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提升省级示范项目,每个院校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带动提升院校就业创业扶持能力。指导兰州市与25所高校签订合作共促协议,在高校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驿站”,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常态化、一站式就业服务,累计服务学生超过10.1万人次。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直面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足和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不强的问题。省人社厅将全力推进张掖、兰州、庆阳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东、中、西区域布局,带动全省服务能力实现整体提升。优化完善“甘肃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各项业务“一网通办”,大力推广“如意就业—甘肃省公共就业服务网”信息平台应用,实时开展人才和岗位推送服务,引导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平台,为各类就业群体提供“电商式”求职招聘服务,提高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和新职业、新模式、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对建立便捷充分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省人社厅始终紧盯人民群众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揪心事、烦心事,以根治欠薪、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为重点,着力构建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的欠薪治理体系,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
今年以来,全省公布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123起,共为3.3万名劳动者追回工资3.9亿元,监督发放农民工工资399亿元;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工伤保险试点,覆盖了省内2.6万名快递从业人员。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需要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共商共建共促机制,创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省人社厅将持续完善适应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制度,继续放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险限制,试点将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坚决纠正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引导企业规范招聘行为。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严厉打击“黑中介”、招聘陷阱。加大根治欠薪力度,保障劳动报酬权益,增强农民工防范意识和维权能力。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全省各级人社部门将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融入大局,为保障民生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社力量。
- 2024-12-02临洮:“村民议事”赋能基层治理
- 2024-12-02工人成工匠 有为更有位——白银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见闻
- 2024-12-02“陇人骄子思政课堂开讲啦”巡讲活动(第三四场)在兰州天水举办
- 2024-12-02文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新发现文物39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