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城市学院思政课教师走进宝鸡 探寻抗战工业遗迹赋能思政教学创新

中国甘肃网11月30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11月30日,兰州城市学院以“传承红色基因 追寻艾黎足迹”为主题,组织思政课教师走进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公园开展研修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深入挖掘艾黎精神内涵,借助工合运动等鲜活事迹,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让思政课堂更具感染力与深度。
据了解,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1938年民族企业家荣氏家族创办的申新纺纱厂旧址。抗战之时,随着民族工业内迁、工合运动兴起,长乐塬肩负起了宝鸡工业策源的使命,是国内现存保留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

在长乐塬,保存有抗战时期全国最大的“窑洞车间”和中西合璧式砖木结构的“申新纱厂办公楼”等历史遗迹。其中,窑洞工厂由24孔窑洞组成,依北崖由东向西排列。这些窑洞纵横贯穿、四通八达,纵洞被6道横洞所贯通,交通道、储水窖、棉条洞、吸尘塔及避让拐洞,以及直通陈仓峪塬顶的通气孔……整个窑洞系统交错纵横、设置科学。在窑洞工厂的上部,则是30多米厚的自然黄土覆盖层,非常坚固,防空效果极佳。
走进窑洞工厂,当时所使用的设备、细纱机、纱锭等实体遗存,再现了当年申新纱厂如何为抗战源源不断地供应军需民用品的场景……

1937年陇海铁路从西安通到宝鸡,1938年武汉会战前,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接受中国共产党人的建议,成功动员武汉64家企业内迁,其中21家迁入陕西,申新纱厂、福新面粉厂等15家企业在宝鸡落地生根。
抗战时期,工人们就是躲在这窑洞里,顶着日军的狂轰乱炸生产作业,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山里的窑洞工厂遗址,瞬间使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临危不惧、困境中抗争的民族精神具象化了。”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米江霞感叹,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节节进逼,中国民族工业申新纱厂在工合组织的协助下西迁宝鸡,继续为抗战生产物资,它也成为新中国的工业火种,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要作用的见证,也是正义和平力量的见证。
米江霞说,“静静的山峦、深遽坚固的窑洞群,默默诉说着先辈们顽强坚韧的奋斗历程和精神,是珍贵的思政教材,我们要充分发挥其思政作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 2024-11-30甘肃省第十三个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活动启动
- 2024-11-30西北地区中药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大会在兰举办
- 2024-11-30甘肃两部地方性法规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 2024-11-29兰州城市学院思政课教师研修活动在宝鸡市拉开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