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为残疾人“托”起美好明天
11月5日,“建设爱心甘肃 携手助残圆梦”省残联媒体走基层活动走进张掖市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透过玻璃窗户,记者看到几位或拄着拐杖、或坐着轮椅的人,围着牌桌开心地笑成一团。“这把是手气不好,我们再来一盘。”话音刚落,“战局”便重新开启……
这一幕是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每天的日常缩影。在这里,他们暂时忘记了自己身体上的“不完美”,心里都是对生活的期待。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残疾儿童更需要在全社会的共同关爱下浇灌成长。在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记者发现这里如同幼儿园一般,康复老师们正在给残疾儿童上课,陪他们唱歌、玩耍、训练。
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成立于2014年10月,是河西地区首家针对残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特殊教育、托养照料为一体的综合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为全县0至17周岁脑瘫、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残障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提供新生儿早期干预、肢体康复训练、语言障碍矫治训练等专业服务。过去10年,该中心已经累计接收482名残障儿童。
在这里,康复训练是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中心有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康复训练师,他们每天会带着孩子们做物理、心理治疗和语言、注意力训练等项目,帮助“折翼天使”慢慢长出新的翅膀。“到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接受训练的孩子,虽说很难痊愈,但至少有80%的孩子能够具备独自生活的能力。”山丹县温馨日间照料中心庄月英告诉记者。
“6年前我的女儿刚来日间照料中心时,不会说话,四肢瘫软,坐起来都很难。经过训练,她慢慢地能站起来,能走路了,后面还学会了荡秋千,在跑步机上跑步。”说起过去6年女儿一点一滴的进步,家长王旭感到十分欣慰。
事实上,庄月英也是一位脑瘫患儿的母亲,为给孩子治病,她尝尽了求医问药之苦。“很多残疾孩子出生后,父母为给孩子看病,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抚养,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内心渴望关心与关爱。看着那些残障儿童,会心酸,会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庄月英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她想给别人撑把伞。
今年以来,高台县残联通过政府采购程序向社会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为300名城镇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托养照护服务,切实减轻重度残疾人家庭负担,实现“照护一人解放全家”的目标,有效提升残疾人融入社会的能力。同时,加大对残疾人托养中心经费投入,用于托养中心改善厨房设施、亮化室内环境、维修设施设备、购置办公用品及托养人员衣服和床上用品等,确保托养中心的设备配置满足残疾人康复、托养需求,进一步提升了托养人员生活水平与环境质量。
走进高台县残疾人康复托养综合服务中心2楼,活动室、康复室、辅助性就业室等一应俱全,房间温馨别致、干净整洁。两个月前,54岁的荆立文因肢体残疾住进了康复托养中心,刚来时他只能坐在轮椅上,经过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如今他已经可以正常行走。“这里的康复设备很多,工作人员每天也辛勤付出,指导我们如何进行训练,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荆立文说。
宽阔干净、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活动室,科学专业、优质周到的康复服务,不仅提高了残疾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融入社会、增强生活的信心,而且大大减轻其家庭负担和经济压力,让残疾人家庭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在辅助性就业室缝纫车间,十几位残疾人正在缝制衣物,手中的布块随着钩针来回穿梭,缝纫机旁的收纳盒里陈放着他们制作完成的工装裤,虽然效率不高,但他们却一个个都充满干劲。
今年53岁的张毅因小时候发烧导致下肢残疾,为了谋生,学了一门裁缝的手艺。过去三十年,他自己开过裁缝铺,也在服装厂上过班。今年6月,他来到高台县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成了该中心辅助性就业室缝纫车间车间长。
“这里的很多孩子才刚到20岁,我希望可以教会他们裁缝的手艺,让他们以后多一个融入社会的机会。”张毅告诉记者,“这其实也是一种疗养方式,通过缝制衣物,可以锻炼残疾人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下,他们有了更多互相接触、交流的机会,可以有效提升他们的社交能力。”
- 2024-11-08“阅享四季”视障读者行阅读推广活动成功举办
- 2024-11-08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在台演出
- 2024-11-04山东省残联 甘肃省残联在青岛召开东西部协作对接座谈会
- 2024-11-08【甘快看】中国记者节|今天,我们把镜头对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