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药材飘香地生“金”

眼下正值中药材采挖收获的最佳时节,药农们抢抓晴好天气,抢收晾晒中药材,到处都是“晒”丰收、忙增收的火热劳动画卷。走进漳县马泉乡龚家坪村的田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金药方”,浓浓的黄芩药香味扑鼻而来,挖药机平稳驶过田间,伴随着采收农机的轰鸣声,一根根黄芩破土而出,农民们紧随其后,热火朝天地进行抖土、采收、分拣,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骆家沟村药材种植户郭老二的院子里,处处都是晾晒着的党参,他和妻子正在忙碌地修剪、整理、晾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随着中药材价格不断向好,去年15亩药材卖了8万多元,让郭老二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种植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今年种了20亩。中药材种植规模化不仅让村民通过闲置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也让不少群众在发展产业之余有了务工的好去处。在河底村毛慈菇种植基地,只见一厢厢田垄整齐排列,经过两个月换苗后的毛慈菇“身姿”挺拔,根茎茁壮、叶片翠绿、长势尤为喜人。“我是一名三类户,享受着党的好政策,但我也不能好吃懒做,在毛慈菇基地上打点零工,挣点补贴,舒舒服服的过个冬,这样我的生活也就踏实了。”河底村村民吴兹林激动地说道。

山庄村本满存家中,院子里堆满了新鲜的当归,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香。“我家今年种植当归约10亩,大概有1000多公斤吧,如果按照当前的价格计算,差不多能奔个6万左右!我还种植党参2亩多,如果按照当前的价格计算,大概能奔个2万块钱左右!”本满存高兴地对村干部说。这些只是马泉乡中药材种植户的缩影。近年来,马泉乡坚持把中药材种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抢抓中医中药产业链发展机遇,以中药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依托自然优势和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河底村建成毛慈菇种源基地和淫羊藿种源基地1处,动员引导全乡群众种植淫羊藿63余亩、育苗12余亩,党参3000余亩,黄芩1300余亩,小黄芩4400余亩,柴胡200余亩,当归1000余亩,款冬花1500余亩,促进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壮大,帮助群众拓宽致富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下一步,漳县马泉乡将持续抓好以毛慈菇、淫羊藿、党参“三朵金花”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带“领”群众增收,带“活”乡村经济,让中药材真正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和马泉乡的优势“土特产”。
通讯员 李志斌 蒲丽萍 文/图
- 2024-11-01华亭:田间药材飘香 种出致富良方
- 2024-10-30漳县:中药材晾晒忙 致富路上药飘香
- 2024-10-28灵台:中药材种植喜获丰收 振兴之路有“钱”景
- 2024-10-23金塔:“小”药材迎来大丰收 解锁致富新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