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丝路遇见你·最美铁路人|边疆行:中铁二十一局建设者扎根新疆 筑梦新丝路

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宇 吕庚青 宋芳科

  金秋,新疆胡杨林迎来最美的季节,一片片金黄,尽显生命的顽强与精彩。在新疆的一个个中铁二十一局工地上,一位位建设者,就如一颗颗胡杨树一般扎根新疆,建设边疆。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胡杨精神,在富民兴边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10月21日至25日,由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甘肃网开展的“沿着丝路遇见你——最美铁路人”网络主题采访活动深入新疆,寻找那些扎根新疆,建设边疆的中铁二十一局人,感受他们浓浓的家国情怀。

  台特玛湖修建第一桥

  10月的新疆台特玛湖,秋水伊人、芦苇摇曳、迎来了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格库铁路新疆段唯一设在桥上的会让站——台特玛湖站已于8月26日顺利开通,许多建设者已经奔赴下一个项目工地。

  中铁二十一局格库铁路(新疆段)扩能改造工程S2标项目总工程师蔡伦从修建库阿铁路二线到建设京新高速公路,再到格库铁路台特玛湖特大桥修建会让站,已扎根新疆15年。

  “别看台特玛湖秋天很美,其他季节一点不安生,冬春风沙多,夏季蚊子多,我们在修建台特玛湖特大桥时就领教过。”蔡伦如是说。

  台特玛湖特大桥至今依然是新疆铁路第一长桥,全长24.558公里。8年前,蔡伦有幸参建,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保留这段记忆的还有他身上被蚊子咬过留下的斑痕。

  “蚊子太毒了,透过衣服也能咬上。”蔡伦回忆在野外建设台特玛湖铁路特大桥的时光。8年过去了,他再次来到台特玛湖修会让站,已是项目总工程师。

  “工程人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艰苦,15年,我在新疆奋斗,也在新疆成长,未来我的事业依然在新疆。”蔡伦认为,虽然工地艰苦,但也成就人生。

  塔里木河见证友情

  台特玛湖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河——塔里木河最终汇聚的地方。沿着塔里木河分布着一块块绿洲,是新疆人民的美好家园。

  阿拉尔市就是被塔里木河滋养的一座年轻城市,随着阿拉尔至阿克苏高速公路开建,塔里木河阿拉尔段再添一座跨河大桥,水上施工成为考验中铁二十一局建设者的技术难点。

  今年夏季,塔里木河迎来两次洪峰,最高流量达到1860立方米/秒,中铁二十一局建设者在安全施工的同时,还主动参加了地方和铁路的抗洪抢险,主动承担国企社会责任。

  “今年8月8日下午,塔里木河阿拉尔市托喀依乡段发生险情,我们迅速调集挖掘机、铲车、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组成抗洪抢险应急小分队,投入抗洪抢险一线,并从项目部紧急调运沙砾坚土火速驰援。还有一次铁路沿线受洪水威胁,我们也是果断驰援。”中铁二十一局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项目经理李建杰介绍。

  在中铁二十一局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项目党工委书记王昌昌看来,新疆就是家乡,他们在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同时,也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用品质工程为地方留下通衢大道,用真情实意结交新的朋友。

  罗布泊深处修建铁路

  金秋时节,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满目金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胡杨林也不遑多让,中铁二十一局建设者在边疆每个需要建设的地方坚守,用心、用情融入新疆地方发展,即使条件艰苦也未退缩。

  正在罗布泊修建罗若铁路的中铁二十一局罗若铁路S2标项目总工程师张志勇被同事们称为“在月球上修铁路的人”。

  他们所在的若羌县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县,大体相当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总和,这里有神秘的楼兰美女和“死亡之海”罗布泊。

  从罗布泊消失的楼兰古国更是给这片神秘之地带来太多未解之谜,让人们望而生畏。

  “戈壁被风沙长年侵蚀,怪石各异,再来一场风沙,人的视野都模糊,拍出来感觉像到了月球。”张志勇解释“月球施工”的由来。在120公里的无人区,张志勇和同事们正在为打通新疆铁路环线而奋战,罗布泊到若羌是最后一段。

  “我已经在新疆修铁路10多年了,还参加过吐库铁路、格库铁路、和若铁路等环疆铁路建设,施工大多在戈壁荒漠,早已适应了户外的荒凉。”张志勇说。

  中铁二十一局罗若铁路S2标项目党工委书记兰岚也是因为熟悉沙漠施工被调派参加罗若铁路建设。

  “首先安全是第一位,我们员工出去勘测,最少都是两辆车、两个人,万一遇到恶劣天气能相互照应。”兰岚说野外施工的保护法则。

  而越是恶劣的环境,越要发挥科技的力量。中铁二十一局在罗若铁路建设伊始,就将科技作为工程质量和安全保护的屏障。高标准建设工程管理平台、安全风险管控系统,安全防护平台,以科技之力应对环境风险,为员工提供安全的生产环境,舒适的居住环境。

  天山南北深情守护

  同样的艰苦坚守,跨越天山南北。

  新疆阿拉山口,中国四大风口之一。这里一年一场风,一刮刮一年,全年有大风天气最高达188天。在这里,中铁二十一局建设者修建了兰新铁路精阿二线、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东环路等工程,让阿拉山口口岸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12月的精河县,气温已经降至零下30℃,我们提前入场复勘精阿二线铁路,为来年开工做准备,那时沿线没有电,我们搭建简易工棚,多少个寒冷夜晚,我们在烧着炉火的工棚里整理白天收集的数据,外面万物寂寥、寒风呼啸,我想,让我们坚持下来的动力是热爱和责任。”中铁二十一局精阿二线项目经理周德镜回忆那段难忘的岁月。

  而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东环路施工现场,夏季40℃的高温也给建设者带来考验。大风裹挟着热浪袭来,感觉整个人都干了。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精阿二线和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东环路如期完工,打通了阿拉山口口岸堵点。

  2023年,阿拉山口新增中欧班列通行线路26条,返程中欧班列2462列,居全国铁路口岸首位,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陆路综合型口岸,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北疆,中铁二十一局建设者还修建了哈密陆港中心配套铁路、公路等项目,将古老丝绸之路上的一颗颗明珠串联起来,通过“新亚欧大陆桥”横贯东西,让丝绸之路焕发新的荣光。

  塔克拉玛干治理沙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铁二十一局人建设新疆,也深爱着新疆,如今他们又将服务新疆的工作拓展到生态环保领域。

  新疆和田地区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后的风口。

  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40多年的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形成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但还需要补齐最后285公里,而这段缺口,超75%集中在和田地区。

  为尽快锁住最后的缺口,中国铁建选派业务骨干,实施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任务。由中铁二十一局参建的民丰县固沙锁边项目就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作为西北的铁路建设者,中铁二十一局人在修建一条条铁路时,一并承担沿线防风治沙任务,以草方格将沙漠分而治之,有效阻止沙丘流动。

  面对着风沙的考验,所有参建人员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用坚韧书写着奇迹。他们知道,每一寸绿色的延伸,都是对自然的尊重,对未来的承诺。

  没有辛勤的汗水,就不会有沙漠的绿洲。中铁二十一局人精心施工,用专业和热情,为丝绸之路带来生机和希望,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编辑:亢兆宁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