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玉门:大棚里的致富“密码”

2024-10-30 15:13 来源:中国甘肃网

  深秋时节,寒意渐浓,但在玉门市柳湖镇的温室大棚里却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二十多年前,刚刚移民的柳湖镇群众开始尝试大棚种植,从简易暖棚到小拱棚,再到现在的高标准日光温室、连栋拱棚基地,柳湖镇的“棚”是越种越大,村民们的腰包也是越来越鼓。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去探寻柳湖镇大棚里的致富“密码”。

  说起设施农业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富民村,早在10年前,富民村就搭建起来了柳湖镇的第一批高标准日光温室。10年间,这里不仅有了很多的种植能手,明星大棚,富民村也有了自己的致富经。

  这两天,高厚峰每天都在自家的大棚里忙着给西红柿打叉。高厚峰告诉记者,这批苗子移栽上已经一个月了,他计划赶新年上市。在富民村,高厚峰是最能“折腾”的人,他的“折腾”表现在:他是村里第一批搞种养殖、第一批开始种钢架拱棚,也是第一批建高标准日光温室的人。

  玉门市柳湖镇富民村村民高厚峰说:“刚开始好多人都不愿意种,觉得种棚特别麻烦,我们村干部就带头搭建了钢架拱棚,种植效益比较好。后来我们又发展日光温室,效益比钢架拱棚更好,所以说我们就一直种植到现在。”

  日复一日的坚持,让高厚峰住上了小康房,开上了小汽车,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美”。高厚峰告诉记者,当年和他一起种大棚的乡亲们现在也都还种着,而且都发展得不错,王亚丽就是其中一个。当年大学毕业后,她跟着老公来到了柳湖镇,成为了第一批90后新农人。

  玉门市柳湖镇富民村村民王亚丽说:“种这个棚过程确实也比较漫长,品种的选择和管理技术都是自己慢慢摸索的。”

  十年的实践,十年的成长。今天的王亚丽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产业经纪人,他们夫妻俩种的水果西红柿在市区及周边乡镇都小有名气。

  玉门市柳湖镇富民村村民王亚丽说:“现在我已经发展到9个棚了,再加上自己的合作社,虽然规模小,但是基本上运营得比较稳定,比10年前要进步很多很多。”

  勤奋、坚持、创新,绘就了富民村幸福的底色。通过大胆实践,辛勤耕耘,富民村的大棚越种越好,人均纯收入都达到了2万元以上。

  富民村的致富经让越来越多的农户都开始种植大棚,也让柳湖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柳湖镇的戈壁农业产业园,是一个集种、产、销于一体的现代化戈壁农业产业园,这里不仅有高标准日光温室,而且还有成片的连栋拱棚。

  李克翠原本是园区里的产业工人,这几年一直帮别人打理日光温室,虽说收入不低,但是她并不满足。今年她果断承包了4座温室大棚,自己当起了“老板”。这两天,她每天都到大棚里“呵护”刚育的圣女果种苗。

  玉门市柳湖镇岷州村村民李克翠:“第一茬种了4个棚,收入还可以,现在就是第二茬,再有10来天我们就可以移栽,春节前后能上市。”

  今年,柳湖镇积极融入花海一体化发展格局,开始了规模化蜜瓜种植。作为园区负责人的肖斌邦可是忙得脚打后脑勺,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保鲜库里查看蜜瓜的备货情况。

  玉门市柳湖镇戈壁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肖斌邦说:“我们冷库现在储存了大概是75吨蜜瓜,南方的客户已经交了定金,准备在11月中旬全部拉走。”

  肖斌邦告诉我们,园区里今年种植蜜瓜1500亩,总产值达到了2300万元。规模化的种植,不但增加了老百姓的务工收入,还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倍增。所以蜜瓜收获期结束后,肖斌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

  玉门市柳湖镇戈壁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肖斌邦说:“我们计划是明年还要增加面积,大概300亩地左右。现在已经在开工建设了,蓄水池和仓库工程量已经完成了80%,预计到11月中旬计划完工。”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一项项新举措应声落地,一座座果蔬大棚欣欣向荣,从大棚里“破译”出的致富“密码”,让柳湖镇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充满绿色,孕育着希望。

  玉门市柳湖镇镇长李新文说:“近年来,柳湖镇按照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要求,种植日光温室300亩,钢架拱棚1500亩,总规模达到1800亩以上,产值达到3600万元以上,设施种植业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中达到30%左右。下一步,我镇将积极融入花海片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持续走好有机果蔬和高效节水发展道路,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的目标。”

  通讯员 安成玲 王瑞雯 仲星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