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华亭:“小香菇”撑起致富“大钱景”

2024-10-24 16:19 来源:中国甘肃网

香菇 石梅/摄

  “3个蘑菇棚,平均每10天就能产2000斤香菇,一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好几万元。”说起镇上给村子分的香菇种植大棚,华亭市马峡镇蒋庄村党支部书记白儒满心欢喜,“真正为村子增收致富带来了动力,增加了活力。”

  据悉,白儒口中的香菇种植棚,就是马峡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扶持+集体经营+村社管理”和“集中制棒、分村出菇”的发展思路,统一修建蔬菜大棚,统一规模种植香菇,推动食用菌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发展,从而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共享共富”措施。

  “以前受资金、资源、技术等因素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子窄,真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好了,有了镇上的资源,有了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我们都有信心和动力了。”白儒感激地说。

  时下,跟随白儒走进香菇种植大棚,一朵朵香菇像一把把小伞,长在一个个菌棒上。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队员和工人一块穿梭于大棚间,忙着采摘、分拣、搬运,一派忙碌喜人的丰收景象。

  “你看,这一个个香菇圆圆鼓鼓,肉质软韧,色泽鲜艳,香味浓,菌盖厚,品质非常好。”摘下一个香菇,白儒介绍起了采摘要领,“摘菇时左手拿起菌棒,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紧菇柄的基部,先左右旋转,拧下即可。”因为一个个小小的香菇,寄托着增收致富的希望,白儒特别用心。

  据悉马峡镇副镇长高博介绍说,今年以来,马峡镇党委、政府牵头,利用村集体流转村内闲置土地32亩,作为“共享菇棚”的建设用地,由青松中药饮片公司整合资金统一建设香菇大棚。同时,依托公司菌棒加工厂集中制棒,由各村采购菌棒租赁大棚自己负责培育香菇,因此避免村级自主制棒过程中棒料配比不科学、套袋技术不专业、菌棒温度难掌控等问题,让全镇香菇产业能级实现大跃升。

  “我们着眼‘一朵菇’全周期生产服务,指导各村党支部实施党建赋能香菇产业行动,推行党支部建在香菇链上,引领村集体迈向共同富裕道路,推动‘共享菇棚’成为村子的‘致富菇’和‘共富菇’。”高博说。

  在镇上统一指导下,各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党员+ 技术骨干”志愿服务队,开展“我为菇棚办实事”活动,从注水、采摘、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手把手”教学。

  “采收香菇还要根据气温、气候的变化,采取不同措施,分期分批进行。气温低时,香菇生长慢,可适当延长采收期;如遇阴雨天,宁可提前采摘稍嫩的菇,而不采过熟菇。”说起香菇种植,时下,白儒也俨然成了“土专家”。

  据悉,为了实现香菇种植技术共享,马峡镇还建立了“香菇产业链”微信交流群,随时随地为有问题的村干部进行指导,为其答疑解惑,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菇棚”的浇水、通风、控制温度与湿度等进行实时提示。每周举办“讲菇事”园场会,充分听取企业、各村对香菇产业链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优化香菇产业链发展流程。

  “采完的鲜菇,我们用小萝筐或小篮子装好,并小心轻放,保持实体完整,以便在市场销售。”白儒介绍说,“我们这的香菇品质好,价格合理,在华亭市场非常畅销。”据悉,在香菇销售上,马峡镇以各村党支部自销为主要销售方式,同步与批发商、餐饮店、商超等合作,打造香菇集采平台。集采平台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外联商户,内联党支部,实行优价,即买即售,确保镇区合作公司和村集体双收益,真正做到让各村党支部种的舒心、卖得放心。

  同时,马峡镇积极调动人才和资源优势,挖掘培育本土香菇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并对品牌进行推广和营销,使马峡“共享菇棚”成为产业发展新名片。

  “小香菇”撑起致富“大钱景”。如今,马峡镇坚持从资源整合、技术创新、服务优化、产业升级四个方面靶向发力,探索出了一条集原材料采购、统一制棒、分村种菇、产销融合的香菇全产业链,让“小香菇”成了富民“大产业”。

  通讯员 张小兵 石梅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