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张润君 王少凡
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实施慈善法,大力提升慈善事业的社会化、法治化、市场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人人慈善、随手公益的生动局面。
构建慈善事业现代化的多元共治格局。中国特色慈善事业超越了传统慈善的单一救助模式,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多元价值理念与治理机制,强调慈善行为的社会性、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一是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慈善文化中“行善向善”的精髓,结合新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体系。加强对“中华慈善奖”和地方慈善奖获得者的宣传,褒扬慈善典型,宣传慈善榜样,提升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与责任感。二是要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慈善事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各类主体的慈善活力与创造力。三是要强化社区慈善,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构建邻里互助、守望相助的社区慈善网络,增强社区凝聚力与归属感,努力形成人人关注慈善、人人心怀慈善、人人参与慈善的浓厚氛围。
奠定慈善事业现代化的法律基石。慈善事业法治化是慈善事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的具体体现。要强化慈善监管与执法机制,构筑严密的法治监管网络。明确慈善事业的监管主体、对象、内容、方式及程序,形成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监管合力。强化日常监管的常态化与精细化,确保慈善项目运作的合法合规与高效透明。建立健全年度检查制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查处。建立健全慈善事业信用体系,通过信用奖惩机制,激励诚信守法、惩戒失信行为,维护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与声誉。要加强慈善法治教育与宣传,提高慈善从业者的法律素养与法治意识。通过专题节目、报刊专栏与专版和互联网信息专题,结合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的重点推送功能,实现对慈善法全覆盖、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在慈善行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探索慈善事业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新路径。一是要发展公益创投与慈善信托。恰当引入商业运作理念,吸引并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那些具有显著社会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慈善项目或初创企业,为慈善资金提供更为安全、高效、透明的运作平台,促进慈善资金的长期增值与有效运用。二是推动慈善项目商业化运作。在保障慈善项目公益性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拓展资金来源、提升项目运营效率等运作模式,以品牌合作、产品营销等市场化手段实现项目的自我造血与可持续发展,提高慈善资源的使用效率与社会影响力。三是加强慈善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创新性地开发慈善债券、慈善基金、慈善保险等金融类产品与服务,为慈善事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与风险管理工具,推动慈善资金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助推慈善事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以现代科技赋能慈善事业现代化转型。慈善事业智能化是慈善事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科技创新应用的生动实践。一是要构建稳固的科技基础设施以支撑慈善事业的数字化转型。建立高效的数据处理中心、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确保慈善数据的实时收集、存储与分析,形成全面、精准的慈善资源数据库,推动慈善款项的全过程追溯与高效监管。二是要推动智能慈善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捐赠者的行为预测和需求分析,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慈善项目推荐,清晰追踪善款流向和使用情况,推动慈善组织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形成合力推动慈善事业的现代化进程。三是要推动科技赋能慈善模式创新与生态建设。鼓励和支持慈善组织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开展慈善宣传和筹款活动,拓宽慈善资金来源和受众范围,探索“慈善+科技”的深度融合模式,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要加强与国际慈善科技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中国特色慈善事业与国际接轨,提升国际影响力。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慈善研究院,西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 2017-01-20陇周刊(2017年 第3期)
- 2017-01-26陇周刊(2017年 第4期)
- 2017-02-10 陇周刊(2017年 第5期)
- 2017-02-17 陇周刊(2017年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