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说】一个瓷枕,蕴含了怎样的美好寓意?
原标题:【丝路之光·说宝】一个瓷枕,蕴含了怎样的美好寓意?
丝路漫漫,驼铃声声,马蹄得得。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甘肃,文物遗迹灿若皎月、多如星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保护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就是守望我们的精神家园。让广大群众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痕迹,留得住文明根脉,方能用文化力量助推民族进步和国家昌盛。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甘肃客户端利用甘肃省融媒体省级技术平台“新甘肃云”的技术优势,联动全省各级融媒体中心推出【丝路之光·说宝】特别策划栏目,通过各地文物,讲述甘肃故事,传递陇原声音,展现甘肃丰富的历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文化力量助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本期【丝路之光·说宝】走进西和县博物馆,感受一个瓷枕带来的美好寓意。
一
瓷枕是古代用瓷器制造的一种枕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冥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
瓷枕最早出现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唐朝时(公元618~907年)开始大量生产,两宋及金、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最为鼎盛,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随着更为优异的制枕材料的出现,瓷枕也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宋代“齐寿”瓷枕
在瓷枕的发展史上,以宋代(公元960~1279年)北方磁州窑系所烧的瓷枕最具有代表性。这一时期生产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几何形枕、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瓷枕的装饰纹样也多彩多姿,较为普遍应用的纹饰有动植物纹、人物纹、山水纹、文字纹等。
瓷枕的造型与纹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文化、习俗、时尚、追求等方面。这一点尤其以带有文字纹饰的瓷枕所表达出的最为明显。
二
出土于西和县长道镇的宋代“齐寿”瓷枕,现藏于西和县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齐寿”瓷枕长27厘米,宽15厘米,高度在3厘米至14.7厘米之间。整个外观呈银锭式,前低后高,枕面为凹形。
在瓷枕上部,左右边缘雕刻缠枝菊花,以分割主区;中部留开光,更突出地展现了“齐寿”二字,内刻珍珠铺地纹饰;侧面同样雕刻有缠枝菊花纹,整体造型精美,刻工娴熟。
“齐寿”二字寓意着长寿和吉祥,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缠枝菊花等纹饰也体现了宋代瓷器的装饰风格和审美特点。
三
整个瓷枕为瓷质,胎呈褐色,施有白色化妆土,釉色乳白或厚润明亮。
“齐寿”瓷枕采用了剔刻工艺,即在瓷胎上剔刻出图案和文字,再施釉烧制而成。这种工艺在宋代瓷枕中较为常见,但“齐寿”瓷枕以其精美的图案和寓意深刻的文字而显得尤为珍贵。
“齐寿”瓷枕作为北宋时期的珍贵文物,以其精美的造型、深刻的寓意和高超的技艺而备受瞩目。不仅展示了当时瓷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还为我们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特别鸣谢:西和县融媒体中心 西和县博物馆
- 2024-10-19【甘快看】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 敦煌壁画里的那些“绝色”
- 2024-10-19【甘快看】马蹄寺石窟群:绝壁之上,镶嵌在山体之内的宝塔
- 2024-10-19【甘快看·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千年古刹
- 2024-10-19【甘快看】西北探“新”|戈壁滩上起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