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灵台:一碗面带动一方产业

2024-10-18 14:46 来源:中国甘肃网

  俗话说,平凉吃面在灵台,灵台吃面看邵寨。灵台县邵寨镇位于县城东南角,秦至唐初曾为鹑觚县治所。镇域干槐树、吴家什字等村社与关中城镇毗邻,饮食文化相近。当地群众承袭了秦地擅做面食的传统,尤其将手工面作为传统待客饭,以“面条薄、劲、光,味道酸、辣、香,汤汁煎、稀、汪”而著称。多年来,邵寨手工面既是邵寨人民勤奋上进、吃苦耐劳、务实肯干、顽强拼搏精神的象征,更成为当地鹑觚饮食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

  今年国庆假期,来自陕西长武县的游客李兆乾和家人一起来到相距不远的邵寨镇游玩。在干槐树村唐槐景区槐园食府,李兆乾品尝到了当地擀面师李芳琴的手艺。李芳琴从事邵寨手工面擀面师多年,在她看来,邵寨手工面之所以好吃,是因其所需面粉产自当地黑垆土壤上种植的小麦。独特的土质加上充足的光照、适中的降水,种出的小麦富含矿物质,面粉筋强、有弹性,做出来的面条口感爽滑,劲道可口。

  “他当时一边吃一边赞叹味道美,还把我们这里的面条跟他们长武那边比较。我清晰地记得那天他一个人就吃了快20碗面。终了还加了我的微信,说改天过来时给我提前发信息预订。”10月17日,在槐园食府,正在和面的李芳琴骄傲地分享让她印象深刻的食客。用她的话说,和面的诀窍就是:手上用劲搓、用劲揉,醒上几十分钟,然后才能擀。

  “轰轰轰!”在该镇新民村马安平的磨面坊里,随着磨面机的转动,一粒粒颗粒饱满的小麦经去皮、研磨等工序,变成了雪白的面粉。“邵寨土质好,种出来的麦是优质小麦,每百斤可以磨出优质面粉65至68斤,面条吃起来有麦香味。”几十年一心经营着磨面坊,马安平的磨坊可谓是当地群众做出好面条的重要保证。

  好味道还得好材料。为擦亮邵寨手工面这张地方金字招牌,近年来,邵寨镇党委政府立足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深厚文化底蕴,利用该镇三坡村、干槐树村、东郭村土地集中连片优势,培育手工面专用冬小麦种植基地3000多亩,以复种绿肥蓄养地力,最大程度保留小麦原有品质,做足专用型、原料型“新优特”小麦种植文章。小麦丰收后,还可育苗栽植高原夏菜,实现粮菜循环,保障了手工面配菜需求。

  今年,该镇还将闲置的三坡村校舍改造成邵寨手工面原料加工产业园,安装了5组磨面设备,订单式生产“林小迈”面粉。同时,围绕邵寨手工面原料加工产业,成立了东郭村富民公司,生产加工手工面专用原料和大礼包,“线下”销售到天津、周边超市、邵寨煤矿和干槐树景区,“线上”全国销售,以市场化运作盘活了集体资产,实现了产业链式发展。

  “依托粮菜循环种植基地,我们成立了干槐树农机服务公司,为基地和周边群众提供农机耕种服务。成立了三坡劳务公司,与邵寨煤矿、产业基地和以工代赈及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工地对接,吸纳230余名周边富裕劳动力就近就便务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双增长。”邵寨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存军介绍说。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灵台县邵寨镇发挥资源优势,用“匠心”做好一碗面,让这碗面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通讯员 曹亚鹏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