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来稿选登

临泽:聚“链”赋能兴农业

2024-10-17 14:14 来源:中国甘肃网

  金秋十月、瓜果飘香,在临泽县板桥镇张罗公路两侧的万亩露地鲜食葡萄基地,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沉甸甸的葡萄圆润饱满、晶莹剔透,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果香味,甚是喜人。走进种植户吴金霞的葡萄地,收购葡萄的客商早已等在门口,果农们穿梭在葡萄架下,采摘、分拣、装车,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

  “以前只知道埋头种地,不懂市场行情,好好的葡萄卖不上价钱。”吴金霞说,“现在有了党建联合体,从种植到经营再到销售都给我们提供服务,我们的葡萄也形成了产业品牌,不仅品质上去了,还能卖上好价钱。”

  板桥镇自上世纪90年代发展葡萄产业,目前已成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特色林果产业,但此前也一度因生产粗放分散、质量参差不齐而难以实现品牌效应。吴金霞所说的“党建联合体”,就是在为解决全镇葡萄品质下降、农户内生动力不足、无法成规模发展大产业等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的。

  2022年,板桥镇紧扣“党建引领作用好、富民产业发展好”的主线,将党建引领和葡萄产业深度融合,组织葡萄种植面积较大的红沟、土桥、友好、古城4个村成立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把党组织建在了产业链上,充分整合国有公司、私营企业、合作社以及农户等产业链上各类主体和资源要素,规划建设5000亩产业园区,推动葡萄产业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党建提升、企业发展、产业壮大、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多方共赢局面。

  “以前,我们这4个村发展产业各自为政。现在,我们组织共建、产业共育,涉及产业的事情由联合党委组织集体商议、统一协调规划、统一安排。”说起现在的变化,红沟村党总支书记付荣深有感触。

  付荣说,之前很多农户还是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刻意追求一串葡萄三四斤重,搞大水漫灌,使用化学肥料,不仅效果差,而且破坏了土壤的酸碱性,慢慢地葡萄树都结不出好果子了。葡萄产业党建联合体党委建立后,第一件事就是牵头制定葡萄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通过积极引导农户使用绿色有机种植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生态葡萄,为葡萄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了标准就有了品质保障,自己单干的一家一户如今也有了改包装、贴标签、印标识的“遇仙桥”专属“品牌感”。“通过这些努力,板桥种植的葡萄不仅颗粒饱满、甜度适中,而且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赢得了良好口碑,葡萄销售实现了从‘卖得出去’到‘卖得好’的转变。”红沟村党总支书记付荣说。

  有了完整的党组织网络,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网络就覆盖到哪里。如今,全镇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6万亩,有夏黑、阳光玫瑰、茉莉香、美人指等30多个葡萄品种,葡萄产业总产值可达2亿元,‌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河西走廊葡萄风情小镇”。同时,还充分利用张罗公路贯穿全境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路衍经济,先后建成休闲观光采摘农业示范园23个,每年接待游客达20000多人次,直接经营收入800多万元。2023年,建设集采摘休闲、特色餐饮、网红打卡、山地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乡村旅游业态葡萄欢乐谷,不仅为板桥葡萄打开了新的销路,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一到周末,处处是组团来游玩、采摘的游客。渐渐,葡萄有了更多品种,樱桃、无花果、莲雾等特色种植也发展起来。

  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产业链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党建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板桥镇的探索并非个例,近年来,临泽县积极强化党组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领头雁”“推进器”“主心骨”作用,探索以产业链上建党委、融入人才链、镶嵌群众链的发展思路,着力打破地域、业态等壁垒,组建成立全县玉米制种产业片区党委和葡萄、蔬菜、肉牛、旅游等产业链党组织12个,覆盖55个村党组织、吸纳91家企业及合作社、结对72个机关事业单位、带动1万多名党员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红色动能”,走出一条产业链党建赋能强县兴村富民的新路径。

  通讯员 李伟丽 于华 文/图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