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社会综合

田野升腾新希望——积石山县加快农业灾后恢复重建

2024-10-06 09:19 来源:中国甘肃网-甘肃日报

  原标题:【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

  田野升腾新希望——积石山县加快农业灾后恢复重建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王思璇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做好积石山地震灾区等受灾群众生活保障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积石山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在中央、省、州各方大力支持下,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发展和安置点配套产业项目建设,以“一年见成效、两年成规模、三年大提升”为目标,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恢复灾区基本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重构农业产业 羊儿肥牛儿壮

  几场秋雨,积石山县天气渐凉。但大河家镇韩陕家村村民冶尕发心里暖乎乎的,后院新修的养殖圈舍,羊咩牛哞,热闹欢腾,3头母牛、16只羊住进了“新家”。

  “地震发生后,西厢房后面的土坯圈舍都被震塌了,没处养牛羊。县畜牧站技术人员帮助设计,新建了圈舍,都是保温彩钢瓦,墙体很耐实,还安装了通风扇。”冶尕发说,母牛住在新圈舍里好下牛犊,再也不怕风吹雨淋了。

  “总书记对我们十分关心关爱,我一定要把日子越过越好。”冶尕发说,她家新修建的109平方米圈舍,按照县里《2024年积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奖补办法》,获得3.8万元的奖补,引进1头基础母牛还能获奖补3000元。

  在大河家镇陈家村一处远离村庄的山坡台地上,占地196亩的牛羊良种繁育中心拔地而起。从瞭望台上俯瞰,一排排蓝色舍顶的现代化牧场尽收眼底,成牛舍、围产牛舍、断奶牛舍、牛犊舍、分娩羊舍、羔羊舍、母羊舍等牛羊舍等分门别类,整齐有序。该中心远离人群聚集区,有利于动物防疫和预防人畜共患病。

  “已建设牛舍11栋、羊舍14栋,引进西门塔尔基础母牛600头,育肥湖羊3000只、基础母羊4000多只、种公羊230只。”积石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文房介绍,当地群众喜欢养牛羊,但品种混杂、良种需要外调、养殖落后、效益低下。结合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建设良种繁育中心,不仅对陈家村等4个村的732户搬迁群众配股分红,而且每年可为全县养殖户供应良种母牛600头、母羊1.5万只以上。

  针对积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的现状及地震对农业产业的影响,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州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编制了《积石山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农业产业发展方案(2024-2026年)》,规划灾后恢复重建农业特色产业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13.54亿元。资金从财政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国债及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中统筹安排。截至目前,省农业农村厅已下达积石山县农业支持资金10.87亿元,资金安排位列全省县区第一。

  积石山县制定了“50条”促农增收一揽子扶持政策,对牛、羊等养殖产业和中药材、油菜等种植产业进行奖补。其中对受灾养殖圈舍维修改造,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加快扩群补栏,调动了农户发展牛羊产业的积极性。

  大河家镇韩陕家村村民马胡塞说,地震时牛舍塌了,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他新建了155平方米的标准化牛舍,经县畜牧站验收合格,按照政策兑现奖补5万元,他养了17头牛,种了20亩青贮玉米,对养牛充满了信心。

  目前,积石山县对18项到户种养产业落实奖补,已验收核实2.48亿元,补助到户2.4亿元、占96.8%,涉及经营主体138个、农户8.9万户。预计9月底完成奖补兑现。并对受灾集中安置农户创新制定了“一圈一棚一股一贷一岗”“五个一”联农带农扶持政策,其中农业产业项目计划联带集中安置搬迁户4618户,将增加受灾群众收益。

  加快产业升级 发展设施农业

  在关家川乡的积石山县食用菌基地,一座座钢架大棚里食用菌棒正在出菇。工人们采摘了一筐筐新鲜的菌菇,毛茸茸的猴头菇、胖圆饱满的赤松茸、橙黄软嫩的滑子菇、朵朵像花的平菇……

  “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发展好农业产业的实际行动,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好实事。”积石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何永明表示,积石山县计划3年新建高标准现代设施农业日光温室500座、钢架大棚500座。目前,大河家镇韩陕家村、梅坡村,关家川乡何家村3个集中安置点的283座日光温室基本完工,已种植西葫芦、黄瓜、甜瓜等110棚,累计采收2万余斤。通过灾后重建中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联农带农新机制,村民们掌握了新技术。

  食用菌基地的临夏凌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年生产食用菌菌棒400万棒,年产鲜菇3500吨。来自福建的陈成干,与当地合作负责销售食用菌,他说:“积石山气候凉爽,病虫害少,生产的食用菌品质好,与我们南方的食用菌刚好打个季节差,卖出好价钱。最近1斤平菇售价5元,猴头菇1斤售价10元,赤松茸1斤市场价20多元。”

  “我们要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安集镇辉光村村民多文秀说,他在临夏州农科院高级农艺师白云飞指导下,掌握了生产技术,承包了1座大棚,1个棚年租金1000元,只要管理好,平时多操心,年收入两三万元,比种植大田作物翻了好几倍。

  秋分已过,气温渐降。在韩陕家村集中安置点周边,一排排温室大棚鳞次栉比,一辆辆大卡车拉运来吸光好的黑色保温被,工人们忙着拉绳索、安挂钩,将保温被覆盖在大棚外面。大棚里,王廷平组织了三组村民有条不紊地播种甜椒:一组村民驾驶小型农机旋耕松土,播撒有机肥;一组村民铺设好滴灌带,上面铺覆好地膜;一组村民在膜面上打孔,并将培育好的甜椒苗子移栽进去。

  “当地村民没有接触过设施农业,但他们都会种地,培训上几次,很快变成大棚蔬菜的熟练工。”积石山县斌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经理王廷平介绍,在东西部协作支持下,济南市彬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此投资建立公司,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拉孔、栽植、埋土,一株株甜椒苗俏然挺立。村民马腊腊说:“干活很轻松,还能照顾家人,一天收入100多元。这里从山东引来的嫁接苗,长得快,11月底甜椒就能上市了。我家的4亩地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到斌峰公司,年底还能分红。”

  省农业农村厅加强农业生产服务,抽调省州县54名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种植、养殖、防疫3个混编专家组,对种植、养殖项目实施轮流驻守、定点包抓、指导服务;省市县500多名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学种养、疫病防治、绿色防控、机械作业等技术服务。

  田野里,小麦、油菜等夏粮已收获,玉米、马铃薯、大豆等秋粮郁郁葱葱,丰收在望。今年,积石山县播种农作物46.3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6.35万亩、经济作物29.99万亩。

  守牢返贫底线 激发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发了积石山受灾群众投身灾后恢复生产的内生动力,群众自发增收致富的信心倍增。

  坐落在黄河沿岸的大河家镇周家村,屋舍俨然,绿树成荫,树下散养的“溜达鸡”咯咯地鸣叫,一方方池塘星罗棋布,池塘上群鸭戏水,水里鱼儿游弋,一个个农家乐开门迎客。

  村民马玉梅在政府帮扶下,修葺了损毁的房子、院墙等,重新开张“鲜鱼庄”农家乐。“两层楼房加上院子,能摆10来桌、一次接待近百名客人。自家养的鸡、鸭、鱼和种的蔬菜,都很新鲜,很受欢迎。今年4月以来,客人来得多,最多一天收入七八千元。”马玉梅边炒菜边说,她雇了3名本村妇女来帮忙,每人月工资四五千元,大家一同致富。

  积石山县守牢防返贫底线,充分运用“一键报贫”,因灾纳入监测对象1.61万户7.74万人,监测对象累计达到1.86万户9.01万人。组织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商议制定“一户一策”,目前户均落实帮扶措施4.8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稳岗就业,截至9月底,全县务工人员共计8.13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6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53亿元。全县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973笔、7020.5万元,发放富民贷933户、8468.1万元,用于农户发展生产。

  通过政策扶持,稳定了灾后农民收入,全面激励受灾群众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在韩陕家村,村民马瑞从网上自学了布料花的制作方法。她家客厅的台架上,摆满了一摞摞制作材料,还有一束束玫瑰、郁金香、康乃馨等花朵成品,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煞是好看。

  “平时送孩子上学后,比较闲,就从网上学习做布料花,通过快手、抖音平台推介销售,零花钱够了。”马瑞边说边收拾扎捆花朵,鲜艳夺目的花朵,映红了她年轻的脸庞,点缀了农家的居室,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雨后的积石山,远处碧山青翠,近处田野葱茏。广大干部群众热火朝天地发展农业产业,努力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