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诗意中国丨城头月出照凉州
原标题:诗意中国丨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
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唐·岑参
唐代诗人岑参在《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诗中,描写出唐朝时期凉州城的繁华景象。
9月17日中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武威南城门楼上空。新华社发(姜爱平摄)
9月17日中秋夜,游客在武威南城门上观景赏月。新华社发(姜爱平摄)
7月9日,游客在武威南城门广场赏景游览。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古称“凉州”。
武威历史悠久,西汉时期“列四郡,据两关”,汉王朝为彰显“武功军威”设置武威郡,后为凉州治所,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等国都曾在此建都,直至隋唐,凉州一直是北方的大都市。
9月7日拍摄的武威南城门广场晨景。新华社发(姜爱平摄)
7月9日,游客游览武威“西凉不夜城”夜市。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7月10日拍摄的武威南城门夜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远游武威郡,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北魏温子升在《凉州乐歌》中写出了凉州城车水马龙、歌舞喧嚣的热闹场景。
7月9日拍摄的武威汉唐天马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7月10日拍摄的武威汉唐天马城景区夜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7月9日,演员在武威西凉大剧院表演大型沉浸式情景舞台剧《天马行》。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扼守丝绸之路的凉州,还是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西域音乐和中原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西凉乐舞,后在唐朝传入宫廷逐渐演变成《凉州词》,众多诗人以此为题写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些千古名句,更让凉州闻名天下。
7月9日拍摄的武威汉唐天马城凉州词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7月9日,游客在武威汉唐天马城凉州词馆参观。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9日,讲解员在武威汉唐天马城凉州词馆介绍《凉州词》。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武威名胜古迹众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出土了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东汉雷台汉墓,铜奔马造型精美,工艺高超,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7月9日拍摄的武威雷台汉墓景区中的铜奔马雕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7月9日拍摄的武威雷台汉墓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8月6日拍摄的武威雷台汉墓(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姜爱平摄)
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武威是佛教东传的重要一站。始建于北凉时期的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对不同地区的石窟造像具有示范和启蒙作用,形成了我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史上有名的“凉州模式”。
4月20日拍摄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4月20日拍摄的武威天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此外,还有因译经弘法为佛教东传作出贡献的西域高僧鸠摩罗什驻锡地——鸠摩罗什寺,见证了西藏纳入中央版图的“凉州会盟”发生地白塔寺,明清之际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等,无不显示出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
8月16日拍摄的武威鸠摩罗什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姜爱平摄)
7月9日,游客在参观武威鸠摩罗什寺。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9日,游客在参观武威文庙。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7月11日拍摄的晚霞映衬下的武威白塔寺。新华社发(姜爱平摄)
记者:马宁 范培珅 郎兵兵 张智敏
编辑:徐金泉 刘莲芬 魏海 薛宇舸
诗意中国工作室
新华社摄影部 新华社甘肃分社
- 2024-09-24【小陇画报·297期】夏日甘南 诗意画卷
- 2024-09-24山水胜境 渭源双石门
- 2024-09-24【小陇画报·296期】文县天池:烟雨蒙蒙 美景如画
- 2024-09-22【甘快看】聚焦敦煌文博会|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成果展亮相第七届敦煌文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