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理论频道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贡献社科力量

2024-09-25 09:00 来源:兰州日报

【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广大社科工作者作为党委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应在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中展现更大作为。

  充分认识社会科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从总书记这段关于新质生产力内涵的解读来看,新质生产力之所以是摆脱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是通过对生产力构成要素发生作用,改变生产力要素的质量、数量、结构、布局、配置等途径,使生产力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要素。其中,自然科学主要研究生产工具和生产对象等“物”的要素,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劳动者要素。劳动者也就是“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生产力构成要素当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的特点是具有思维能力和社会属性,这是人区别于“物”的本质。人的思维也受到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自然科学及其技术又需要“人”的掌握和运用。所以,社会属性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占有支配的地位。一般情况下,自然科学可以通过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设备的改造,改善生产工具的性能,使社会获得更大更高的生产能力。但是,自然科学不能认识和改变“人”的社会属性,无法让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作用,使得劳动者会由于各类社会问题得不到应有的解决,由此影响到自然科学及其技术在生产中应有作用的发挥,造成生产效果低下。社会科学专门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互相关系,提出协调和改善这些关系的对策建议,研究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办法,使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处在协调状态,从而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生产效果的优良性、有力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发挥社科智库作用,全面落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

  对社科工作者而言,要充分发挥社科智库作用,围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的实践要求,聚焦兰州高质量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助推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有效施策,助推全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突破。

  扎实做好宣传研究阐释工作。社科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理论研究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加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宣传研究阐释,从哲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多角度深入开展研究,从学术前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型工业化战略全局出发,着眼于新质生产力的多维内涵特征、历史演进、理论创新、发展战略等核心问题开展研究。以推出系列理论文章、组织课题研究、推出期刊专栏、深入开展基层宣讲等形式,助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家喻户晓,在兰州落地生根,为奋力推进新时代美丽兰州贡献社科力量,体现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的担当。

  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建言献策。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1139工作部署,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深化调查研究,统筹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的调查研究项目计划,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和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贡献社科力量。要围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等开展调研,力争提出更加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

  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建言献策。社科工作者要聚焦创新要素配置、完善生产要素市场、科技体制、优化营商环境、投融资体制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调研。特别是要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在兰科研“新四军”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在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改革、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方面深入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研究如何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把创新落到企业上、发展上、产业上,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助力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深化政产学研金介用融合发展,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兰州转化运用。

  强化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在研究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引进科研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提升研究团队开展综合性、数字化、前瞻性政策分析的能力。在管理型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培养懂得运营管理的人才,高效配置优化人才资源,提高科研团队的运行效率。实施学术领军人才计划、学术骨干支持计划等,造就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的人才队伍,助推市社科院成为兰州市社科智库人才高地,为发展壮大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体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兰州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刘旭挺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