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老市民见证城市之变
原标题:老市民见证城市之变
本报记者 王伟如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临夏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狭窄拥挤的街巷到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从泥泞小路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缺乏公共绿色空间到建设公园式城市,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记录着国家发展的坚实步伐。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征程中,今年70岁的马新正老人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马新正是土生土长的八坊人,谈起这些年的变化,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居住环境:从蜗居到宜居的蜕变
“小时候,我们一家人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平房里,夏天闷热,冬天漏风。”回忆往昔,马新正很是感慨。“现在可不一样了,八坊十三巷都成了国家4A级景区了,原来一下雨就出不了门的土路变成了青石板路,我们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青砖房,街道整洁宽敞,生活品质大大提高了。”
马新正的话语,道出了无数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深切感受。从棚户区到高楼大厦、从脏乱差到整洁美,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交通道路:从步履维艰到四通八达
“以前我们运输东西包括建筑材料,都用马车,驴车。道路多半是土路、砂石路,出行很不方便,耗时又费力。”马新正回忆道,“现在,公交、出租车方便得很,路也全都是水泥路了,很多死胡同也都打通了,道路宽敞平坦,线路车、大班车随时都有,去哪里都方便。” 马新正的经历,正是临夏交通事业飞速发展的缩影。75年来,临夏交通网络日益完善,不仅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环境卫生:从公共空间匮乏到建成公园城市
“八坊十三巷以前的巷子又窄又脏,跟前的红水河也是垃圾成堆,污水乱倒,环境卫生真是脏乱差。”马新正说。
如今,走进八坊十三巷,漫步在红水河边,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色古香、商贾云集的年代。近年来,政府投入巨资,对古巷进行了全面修缮和保护性开发,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生活元素。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店铺林立,售卖着各种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热闹非凡。
如果说八坊十三巷是城市的文化记忆,那么遍布城乡的公园建设则是居民幸福生活的绿色屏障。“以前饭后想出去转转也没处去,现在公园就在家门口,健身器材、娱乐设施什么都有,真得很幸福。”马新正说。
从城市公园到社区绿地、从生态湿地到滨水景观,一座座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城市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这些公园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更重要的是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的好去处。公园建设的蓬勃发展,是临夏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又一有力证明。
居住环境、交通道路、环境卫生……每一项变化都凝聚着全州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州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临夏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安康。
- 2024-09-23临夏州临夏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 2024-09-23全国工会系统捐建临夏州积石山县五一小学落成暨启用仪式举行
- 2024-09-23何东在积石山县调研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 克服不利天气影响 铆足劲头冲刺收尾 坚决打好打赢灾后恢复重建住房建设收官战
- 2024-09-23“诚信统计 共筑未来” 兰州市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月活动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