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000米,景美人更美——国道248线“洛克之路”养护保畅侧记
扎尕那,在藏语中有“石匣子”之意,因地形特征而得名。这里群山环抱,石峰突起,在酷似天然宫殿的巨型石匣内,森林草原风光旖旎,藏寨佛寺静卧其间,农耕樵采如世外桃源。在这风景如画的高山峡谷之间,有一条通向外界的蜿蜒山路,它就是被称为此生必驾路线的“洛克之路”。
1925年,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来中国考察植物,穿越了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扎古录镇到迭部县扎尕那的一段路,这段路也因洛克探险考察而得名。“洛克之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100公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100公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山路紧靠峭壁盘旋,向阳一面金光灿烂,背阴一面烟雾缭绕,无论哪边都宛如仙境。
不同于其他精品旅游路线,“洛克之路”地势险峻,生态环境脆弱,路面弯道多,海拔落差大,最高点光盖山顶部海拔将近4000米。由于地处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江车村至飞线(迭部界)30公里公路仍保持砂砾路面状态,设计等级仅为四级公路,但旅游旺季单日车流量最高达1.1万辆,加之天气多变、降水频繁,养护任务重、难度大。
在雄鹰都难以飞过的光盖山,一群养路工依然坚守在高原、奋战在一线,全力以赴保障“洛克之路”畅通无阻。
信号盲区中的最美流动保障点
海拔高,雪期长,30公里路程没有通讯信号,“洛克之路”的日常养护、公路抢险、应急救援均是难题。“车上四千米,熄火难以启,人走一步三喘气”,在这里车辆爆胎抛锚,旅客高反不适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安全舒适出行,甘南公路部门不仅在公路沿线村庄雇佣村民传递车辆、游客被困等信息,并且在光盖山顶设置了一个公路流动服务保障点。流动是为了更加便民,平常养护工区在哪里,服务点就设在哪里。遇到旅游高峰期,服务点就设置在游客最多的“飞线段”起点处。
一张木质长桌上整齐摆放着药品、氧气、方便面,小小的一个服务保障点,备足了生活和应急物资。在旁边生起一堆柴火,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就温暖了过往游客司乘的心。
“东西不收费,您随便用。”
“我们有工具,可以帮您换轮胎。”
“可能是高反,这里有药还有氧气瓶,您歇缓一会就好了。”
有时候社会车辆发生故障,司机会步行或者给过往车辆捎口信到服务点求助,养护职工们就会立即前往救援。
除了免费供应开水、速食、急救药品和氧气瓶外,服务保障点上各种维修工具一应俱全。搬石垫坑、拉绳拖车、更换轮胎……养护职工从来不会拒绝任何救助请求,常年在高原风雪里坚守,他们对被困人员更加能够感同身受。
“零点行动”中的最美公路保畅员
“昨天早上我们穿过‘洛克之路’,一路上都很顺利。途中看到养护施工的同事们都很辛苦,在高原工作缺氧但不缺精神,向你们致敬,也向你们表示感谢!”2024年8月,养护职工收到了一条来自游客的消息。
随着“洛克之路”爆火出圈,旅游旺季车流量大,恰逢汛期降水多,路面坑槽病害随之而来。面对与日俱增的保畅压力,甘南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卓尼公路段联动当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从8月8日凌晨起,集中力量对30公里非铺装路段进行大规模整修行动。
为了让路于民,养护作业采取夜间施工、错峰作业的“零点行动”模式。
“旅游旺季,白天车流量太大,设备作业面有限,只能从每天凌晨到早上八点错峰对坑槽进行养护,即便如此,白天高密度行车作用下,新的坑槽还是会陆陆续续出现,就只能这样来来回回补。”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温俊瑞,话不多但作风硬朗,晚上照着灯光和同事们扬锨抡镐,白天又巡路检查,“零点”保畅行动重启的那几天,他和同事们算下来就休息了10来个小时。
车流量最大的几天,从山底一路绵延到山顶,所有车辆只能缓慢前行,养护职工又开始担任交通疏导员。
时间长了,游客司乘经过疏导交通的职工身边时,会按喇叭打招呼,而等司机的喇叭声也成了职工们的习惯和期盼。如果发现车流停滞不前,他们便知道是路上出了状况,就会沿线排查险情,这是过往司乘和养护职工多年形成的一种默契。
“洛克之路”的空气含氧量不到内陆平原的一半,每年有一半时间会出现6级以上的大风天气,且天气变幻莫测,往往刚填平的路面就被一场大雨冲刷得坑洼不平,恶劣的天气给养护队增加了劳动强度。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职工们的体力明显透支,即便刚刚入职的年轻大学生,几天下来也会胸闷气短、身体浮肿。
“这30公里路,保通保畅是首要任务,把路养好点,过往的车辆就更安全些,再辛苦,也值得!”温俊瑞说。
如画风景中的最美司乘护航员
“一天见四季,十里不同天”。
“洛克之路”所在区域每年大范围降雪多达30余场,冰雪期长达10个月,特别是最高海拔4000多米的光盖山,山坡积雪厚度最高可达2至3米。进入六七月,“洛克之路”仍风雪交加。一夜降雪,光盖山银装素裹,宛如一幅水墨画。然而,美丽的雪景往往伴随着未知的险情。
2024年3月14日下午,甘南公路部门接到来自“洛克之路”受困人员的救助电话,因路段降雪,部分车辆被困。10分钟后,应急人员集结完毕,奔赴百里之外的光盖山顶。为尽快展开营救,救援人员比往常提前近1小时到达现场。
装载机的轰鸣声响彻寂静的山谷,厚达1米的积雪被推出路外,两小时后,1公里多的积雪路段露出路面。此时,天色已经黑透。考虑到夜晚气温低,且刚清理完的路面湿滑,过往车辆依然有被困风险,救援人员不顾长时间作业的饥饿与疲惫,利用装载机开道,护送社会车辆通过危险路段,车上司乘纷纷向这一群橘色的身影竖起大拇指。
5月3日,光盖山突降暴雪,积雪厚度最高达3米。养护队第一时间达到现场,在雪里一扎就是一整天,低气温天气户外作业,有的人手上出现冻疮,脚肿得脱不下鞋子。凌晨2点,雪阻路段恢复通行,闪烁着警示灯的养护车护送社会车辆通过危险路段。
8月8日晚,雷电交加,暴雨如注,短时强降雨造成“洛克之路”多处路段发生水毁泥石流。养护职工连夜作战,直至次日凌晨3点,水毁路段有序恢复通行,全身已被大雨淋透的他们终于松了口气。
在山路上抢险,辛苦只是其次,养护职工们还要面对各种已知或未知的风险。“最难的还是飞线段的除雪,白茫茫一片,看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崖,稍有不慎,连机带人就滑下山崖。装载机推完下面的雪,山坡上的积雪就不稳定了,还要时刻防范发生雪崩”。
“在这里养路就是讲奉献,入了这一行就没后悔过!”海拔4000米的每一次除雪工作都会和危险打个照面,他们却从没想过退缩,因为保通保畅是公路人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恢弘巍峨的光盖山,见证着甘南公路人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日日夜夜。
随着国庆长假即将到来,“洛克之路”也将迎来又一次客流高峰,作为甘肃降雪周期最长的国道,最美公路人也做好了打赢又一场除雪保畅攻坚战的准备……
- 2024-09-20省残联党组召开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 2024-09-19王思明的致富路
- 2024-09-19崇信:文明乡村景致新
- 2024-09-19泾川:“巨菌草”成为群众致富“幸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