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南石窟寺:穿越千年的遇见 回望时空的对话

2024-10-14 09:16 来源:中国甘肃网

南石窟寺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古丝绸之路,分为南北两路,泾川就位于古丝绸之路东段、北路之上,它是往来商旅、僧人西出长安、东入中原的重要驿站。

  泾河水泥沙滔滔,泾川百里之间,南北两岸的石崖,凿就了泾川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超高学术研讨价值。

  王母宫石窟、南石窟寺、丈八寺石窟、罗汉洞石窟……百里石窟长廊位于泾川县境内,由512个石窟、5眼窟中石井组成,现存有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也有数量众多的小石窟群。

  近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上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王母宫石窟及南石窟寺,采访团成员身临其境了解关陇地区的民众信仰、宗教生态、雕刻艺术和重要的社会文化考证价值。

  王母宫石窟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末年,到宣武帝景明、正始、永平之际,即公元477年到508年,为外洞内窟式,座西向东,内窟高11米,宽12.6米,深13米,中心塔柱宽7米,深7.6米,分三层雕有大小造像千余尊。外洞从第三层起有清未依壁建造四层凌云飞阁,与洞窟浑然一体,结构严谨,巧夺天工。

  石窟内造像神态各异,从佛祖到供养人,从陡壁峻岭到飞天菩提,无不栩栩如生,飘然欲动,刀功朴实流畅,造型古朴逼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能工巧匠聪明才智,是研究我国佛教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泾川县城关镇下蒋家村的南石窟寺。南石窟寺开凿于北魏永平三年(公元510年),为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主持开凿。它与庆阳北石窟寺并誉为“陇上石窟双明珠”,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现存10个窟龛,均坐北朝南,开凿于白垩纪红砂岩上。现存有造像的洞窟是1号窟和4号窟。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采访团成员首先走进第1窟。此窟是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佛窟,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方形窟门,前壁门顶上开一方形明窗,覆斗形顶。窟内正壁及左右壁台基上雕七身立佛,高6米,头饰螺髻,高鼻大耳,面部丰满,长衣垂膝,神态庄严安详。两旁14尊胁侍菩萨,高约3.5米,风姿绰约,亭亭玉立,前壁门两侧各雕一弥勒菩萨,高5米。窟顶东、北、西有浮雕佛传故事,内容有树下诞生、阿私陀占相、宫中观歌舞、逾城出家、树下思维等。

  “七佛是佛教造像和壁画中常见的题材,在我国早期中就已出现。但以表现七佛为主的七佛窟的出现则以此窟和北石窟为最早,它开创了佛窟营造史上一种新的形制。”泾川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盖红元介绍道。

  与第1窟不同,第4窟平面呈竖方形,平顶。窟门两侧雕二力士。窟内三壁造像,造像均为石胎泥塑。窟内正壁(北壁)凿基坛,坛上为三身施彩菩萨,均高约1.5米,头部均残。中央菩萨右腿屈起,左腿下垂,脚踩莲花,左手撑座,右手抚在屈起的膝盖上。两侧菩萨结跏趺坐,座下骑狮、骑象。从形象上判断,中央是水月观音,两侧为骑狮文殊菩萨、骑象普贤菩萨。左右两壁雕菩萨、力士、十六罗汉。两壁造像布局相同,里侧雕一弟子,弟子以外分两层,上层雕四菩萨、三力士交替分布,菩萨高0.5米,力士高0.4米。下层长方形龛内雕八罗汉,高0.5米,多为倚坐,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近年来,为科学保护南石窟寺文物本体,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洞窟监测维护,对渗水、树害、落砂等问题进行基础养护和治理,雨季加强洞窟巡查和险情监测,并及时采取防护措施。”谈及南石窟寺的保护工作,盖红元介绍。

  据了解,近年来南石窟寺积极争取各类文物保护项目,先后实施了南石窟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项目、环境整治项目、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岩体抢险加固项目、保护修缮项目、安防系统升级改造项目,并加强石窟的活化利用,联合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开辟陇东南石窟寺研学精辟路线,提高泾川石窟寺圈内知名度,为研究泾川历史文化价值增添新动力。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