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走进庆阳市博物馆 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

2024-09-12 15:18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宇 刘姗

  庆阳市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被誉为“红色圣地、岐黄故里、农耕之源、能源新都、数算枢纽”。

  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从这里经过,闻名于世的南佐遗址探寻华夏文明之源,北石窟寺在这里开凿千年。

  9月12日,“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庆阳市博物馆,感知中华农耕文明、中医药发展历史、革命老区魅力、非遗文化记忆。

  庆阳市博物馆占地面积23.04亩,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主体建筑五层,展区面积5000平方米,是甘肃省目前规模较大的地市级博物馆之一。

  目前,馆藏文物12428件,珍贵文物1912件,其中一级文物60件、二级文物234件、三级文物1618件。1995年,经原庆阳地委批准,庆阳博物馆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被列为甘肃省第一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2013年2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庆阳市博物馆具有二级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单位。2013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庆阳市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20年12月,成功晋级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古朴神秘的远古陶器、举世无双的商周玉器、富丽堂皇的汉唐铜镜、流光溢彩的宋金瓷器、千姿百态的佛教造像……

  全世界体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黄河象化石和“环江翼龙”化石,出土于华池县赵家岔的中国第一块旧石器,著名的商代“作册吾”玉戈,汉代“彭阳”铜鼎和宋代玉壶春瓶……

  文物身上折射出的,不仅是历史的古往今来,也焕发着晓古通今的文化魅力。从一件器物,到一段历史,斑驳的文物,恰好说明了历史的荣光。

  走进庆阳市博物馆,首先印入眼帘的是黄河古象化石。

  1973年1月,在庆阳市合水县板桥乡的水利施工工地上发现了的黄河古象。复原装架后的黄河古象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5米,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完整的一具古象化石,就连长度20公分的舌骨也保留了下来,甚至在100多块脚趾骨上,直径只有3厘米的末端趾骨都完好无损。个体保存如此完整的化石在我国仅此一例,在当今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

  “‘庆阳南佐遗址’入选2022国内十大考古新闻,考古发现表明,南佐遗址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个都邑性聚落遗址,距今约5100-4700年,面积约600万平方米。”据博物馆讲解员介绍,遗址核心区由9座夯土台及两重壕沟围成,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在核心区发现了年代最早、布局最严整的宫城,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其中心对称、中轴对称且主次分明、层层递进的宫殿格局,布局严整,前所未见,开中国后世都城宫殿建筑布局之先河。 

  每一件器物都是历史的见证物,像一块块拼图般拼接出更加真实的历史图景,而其中蕴含的绚烂的文化,也将穿过时光向我们跋涉而来,期待更多的人走近它们,以此感受庆阳厚重的历史文化沉淀。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