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崇信:“五种模式”培育文明乡风

2024-09-03 17:30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刘姗 通讯员 王兴伟

  近年来,崇信县坚持以“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抓手,积极探索“五种模式”,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理论宣讲+政策引导”模式,培树文明意识,让乡村更有发展信心。崇信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阵地作用,结合“结对帮扶 爱心崇信”工程,组织广大志愿者,采取“理论快递”下基层、“小板凳”课堂、“春官说诗”传理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开展农业技术学习培训、文化惠民演出活动460多场次,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涵养了文明新风,又让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得益于群众掌握了党的好政策,赵湾村从贫困村发展成为乡村建设示范村,这些变化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移风易俗+家风养成”模式,涵养文明新风,让乡村更有乡愁记忆。同时,按照县级统筹、乡镇主抓、村社落实、部门指导的“四级联动”责任机制,深入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专项治理,推行廉洁文明承诺,签订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带头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承诺书6500余份,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

  据了解,崇信县连续六年举办“情定华夏古槐王·弘扬文明新风尚”集体婚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逐渐成为崇信人民文明新风尚。

  同时,修订完善《崇信县市民公约》,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120多场(次),鼓励群众讲家风故事、晒优秀家训,用优秀文化浸润思想。

  在赵湾村,各家各户门前的小木牌上写着的家训,是赵湾人安家、持家、兴家、传家、守家的行为准则,更是血脉同源的精神纽带和对“礼行”身体力行的传承。

  “典型带动+对标互促”模式,弘扬文明风尚,让乡村更有比学氛围。崇信县发挥“五老人员”“崇信好人”、道德模范的群体示范作用,累计开展“人情减负”互评互议、“乡村邻里讲故事”、道德评议会等活动230多场(次)。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好人”李浩学服务群众类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的建成,不仅吸纳县域内“平凉好人”“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榜样的力量”等各类典型模范,还组建成立“典型模范”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巡回开展“榜样的力量”先进事迹报告活动116场(次),示范引导广大群众向善向上、自觉维护公序良俗。

  随着深入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 好媳妇”“十创十评”等创评活动,评选“十好村”21个、“十美户”703户,表彰命名“最美家庭”41户,全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志愿服务+帮扶纾困”模式,提振文明乡风,让乡村更有温馨魅力。数据显示,目前,崇信县已成立志愿服务队266支,注册志愿者1.2万,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关心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1160余场次,惠及群众6.6万余人,真正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培育了“爱心妈妈”“法小青”“芮鞠晨曦”等一批有特色、有温度、接地气、聚民心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

  特别是创新推出的“文明集市”实践品牌,“逢四开集”,积极开展“四义四讲四送”志愿服务项目,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做起,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感受到社会的温情。

  “积分兑换+奖补激励”模式,引导文明行为,让乡村更有振兴活力。近年来,崇信县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成文明诚信积分超市83个,推行文明积分兑换模式,引导群众积极主动参与环境卫生整治、邻里互帮互助、村集体事务,村民以实际行动获取“积分”,用“积分”免费在村内“文明超市”换取日用品,通过“以奖代补、以分换物”的方式,有效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同时,由村“两委”牵头,组织村老干部、卫生示范户、村民代表组成评选小组,围绕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内容,每月开展评比并量化评定积分,以积分督促群众互学互比互促,让“小积分”兑换成为弘扬文明新风的新渠道,营造家家比清洁、户户争美丽的浓厚氛围,形成了乡风引领、文明共建、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新风尚。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