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通江达海 联通世界——甘肃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2024-08-26 10:20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宇 刘姗

  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域辽阔,东西跨度1400余公里,南北跨度1100余公里,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自然风光雄浑壮丽。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位于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其特殊的区位优势使其在保障物流畅通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也是推动丝绸之路发展、深化沿线国家各领域合作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撑。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甘肃承东启西、连南通北的重要战略通道和物资集散地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节点枢纽作用有效发挥,丝绸之路再度焕发新的荣光。

  寻找“出海口”

  过去,西部地区货物出海大多借助长江,虽然水运成本低,但路途遥远,严重影响物流效率。甘肃作为西北内陆省份,不靠海、不沿江,如何突破这一困境?

  2017年,渝桂黔陇4省区市会商,鉴于传统物流通道的局限性,基于北部湾港对接东盟的区位优势,决定开拓南向经北部湾港出海的南向通道。同年8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四省(区、市)签署《关于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的框架协议》,拉开了南向大通道建设的序幕。

  甘肃作为发起省份之一,全力参与通道建设,拥有了最近距离“拥抱大海”的机会。

  2017年9月,兰渝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兰州至重庆的铁路运行线路比原来缩短了约700公里,打通了甘肃乃至西北物流南下的交通瓶颈,使西北地区通达川渝直至东南沿海的能力显著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在甘肃实现联通,形成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联结交汇点。

  2019年1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等西部省份又在重庆签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框架协议,将合作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助推我国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同年5月16日,甘肃与重庆、广西、贵州、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八省区市共同签署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协议,陆海新通道的“朋友圈”扩大到西部九个省区市。

  至此,“陆海新通道”利用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由重庆向南经贵州等地,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向北与中欧班列连接,利用兰渝铁路及西北地区主要物流节点,通达中亚、南亚、欧洲等区域的综合交通网络形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快捷的出海通道,也为甘肃乃至西北找到了一个新的“出海口”。

  守牢“出海口”

  过去,受区域条件制约,甘肃农特产品“走出去”并不容易。然而,陆海新通道的开通,使中国西部内陆腹地通达东盟、走向全球,释放了开放发展的动能。

  面对市场挑战和多样化需求,陆海新通道甘肃公司整合和优化供应链资源、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借助“陆海优品”甘肃特色品牌,将面粉、橄榄油、核桃油、三炮台、百合、玫瑰、果汁等百余款农特产品通过线上贸易平台推向全国,走向东盟。同时,甘肃与沿海港口城市在铁海联运方面建立深厚合作关系,与西部省份在公铁联运、纯铁路、跨境公路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通道的畅通带动了物流发展,促进了沿线地区贸易与产业联动。

  2022年4月,通过钦州港成功进口阿联酋生产的货值超过4亿元的丰田平行进口车,完成内陆最大规模的中东车进口项目。同年4月21日,甘肃首列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开行,首次通过中老铁路向境外直接出口本地石棉,开辟了与RCEP国家跨境物流合作的新通道。

  2023年是推动甘肃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2月22日,西部陆海新通道南亚班列开行,联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和南亚通道;7月5日开通的“中阿快线”,将甘肃汽车零配件、太阳能组件、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等货物走出国门,打通了与中东沿线国家的外贸物流通道;12月25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陇南—韩国平泽、菲律宾马尼拉)国际货运班列顺利开行,寒葱、紫苏叶、苹果等农特产品走出国门。

  甘肃作为早期发起方之一,在南向通道建设推进工作中不遗余力

  2018年组建省级物流平台“甘肃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作为甘肃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合作共建贸易物流通道的运营主体,负责陆海新通道平台对接和货源组织等。

  2019年,甘肃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与中新南向通道(重庆)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陆海新通道运营甘肃有限公司”,承担甘肃陆海新通道班列发运工作,推动班列常态化运行。

  截至目前,该公司共发运陆海新通道班列480余列,开通运营10余条国际班列,辐射20余个国家和地区,强化平台化运作模式合作发展,降低物流成本,打造甘肃物流网络体系。

  同时,企业探索开展洋葱深加工项目,依托酒泉当地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打造洋葱深加工产业基地,将产品出口到东盟、中亚等国,助力甘肃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甘肃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编织着共建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随着陆海新通道“朋友圈”的持续扩容,甘肃农特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拓展“出海口”

  不止是农特产品,甘肃的汽车也搭乘出口班列走向世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畅通为甘肃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西北地区有色金属、化工原料、特色农产品南下东进,西南地区汽车整车和零配件、冰鲜水产品、热带水果等北上西出提供了极大便利。

  2024年7月4日,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和广汽国际合作开行的汽车出口班列从兰州东川铁路物流中心始发,232辆小汽车“乘坐”JSQ型汽车运输专列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运抵俄罗斯莫斯科。

  兰州陆港辖区企业——兰州国际港多式联运有限公司已向中亚、南亚等地区发运汽车班列23列,出口国产品牌车辆6000余台,2024年签约订单突破2万台。目前,兰州陆港正在积极对接广汽、一汽、上汽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计划在整车(二手车)出口、汽车配件分拨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整合汽车出口零散订单资源,全力打造兰州汽车出口集结贸易中心。

  南向通道与中欧班列形成一条完整的“弧线”,首次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无缝衔接。

  兰州陆港自启动建设运营以来,实施各类项目22个,累计完成投资178亿元,兰州铁路口岸、东川铁路物流中心、国际冷链交易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多式联运物流园、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等重点功能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引进中外运、申通、北京华联等现代物流企业115家;累计实现税收8.43亿元,带动新增就业人数达3500人。兰州陆港已成为省市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服务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开行国际班列的重要枢纽,也是甘肃三大陆港中规模最大、设施最全、功能最完善的陆港。

  随着陆海新通道的快速发展,其聚集效应和影响力逐步扩大。

  自2020年开始统计外贸数据以来,兰州陆港共累计发运班列1357列,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约12亿元,累计实现跨境电商贸易额约0.9亿元。

  吉尔吉斯斯坦、印度、巴西、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南非、俄罗斯、阿联酋、荷兰、沙特阿拉伯等国都已纳入兰州陆港的“朋友圈”,再生铝、铝卷、石油焦、油脂、木片、钻具、温室大棚材料和日用百货等成为“朋友圈”里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未来,兰州陆港将聚焦大宗产品交易结算分拨、生产生活物资仓储配送、汽车进出口集结贸易、跨境电商、进出口加工和供应链金融六大方向开展招商活动。

  兰州陆港管委会副主任杨世鹏表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将聚焦重振兰州枢纽和打造开放门户两大中心任务,打造形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贡献陆港力量。

  如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由甘肃省实现联通,兰州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北三线”的汇集点和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联结交会枢纽,大通道、大枢纽的优势日益凸显。

  探索更远的“出海口”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会长岳建武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经过8年发展,如今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陆海双向开放的金色纽带。

  甘肃借助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机遇,形成兰州、天水、武威三大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国际空港,中欧、中亚、南亚、中俄、中新南向国际货运班列基本实现常态化运营,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向西朝南的国际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甘肃要找准在“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定位,发挥好坐中四联的地理位置作用,在兰州提升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窗口、北部枢纽,拓宽甘肃乃至甘青宁区域特色资源(产品)出口通道,让“一带一路”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在兰州落得更实。

  甘肃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仅为自身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更为中国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通过不断拓展和巩固“出海口”,甘肃的农特产品、工业制品等得以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国内外资源汇聚于此。

  未来,甘肃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强与沿线省份和国家的合作,进一步优化物流网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甘肃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联通世界,拥抱未来。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本网原创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