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本网原创

借药博会东风 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再绘发展新蓝图

2024-08-25 16:34 来源: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赵满同

  渭水两岸,平畴四野,药花绽放,五彩斑斓。8月24日至25日,在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期间,渭源县委、县政府特邀省内外中医药领域专家、中医药生产企业负责人赴渭源县开展中药材产业调研并召开中药材产业推介会,共谋发展良策、共讲发展故事。

  8月24日下午,与会嘉宾深入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会川镇半阴坡有机当归基地,详细了解大健康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8月25日上午,渭源县举办中药材产业推介会。推介宣传了渭源县中药材产业暨“渭源药膳”品牌,介绍了渭源县GAP基地共建共享情况。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作了发言,多家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渭源县委书记包世权表示,美丽的渭河源头有良好的政策支持、良好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发展愿景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渭源县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助力广大企业家投资兴业、实现梦想,共同谱写合作共赢美好篇章。

  渭源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被中国特产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和“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渭源县深入实施产业强县战略,打造“药薯畜游”四大产业集群,构建“四群八链”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集群发展,中药材产业日益成为富民强县的黄金产业和朝阳产业。

  走进会川镇半阴坡有机当归基地,放眼望去,绿意盎然。一株株当归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绿色的波浪,散发出幽幽的清香。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中药材与马铃薯两大特色产业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渭源县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

  2024年,渭源县锚定“打造国家级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实践区、全国道地中药材药源基地、全国中药精制饮片加工示范基地”的目标,加快推进全县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子生产基地300亩、种苗生产基地2200亩,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子繁育田6000亩、种苗繁育田2.5万亩。建成300亩的有机中药材科研示范基地一处,在新寨镇、会川镇等8个乡镇建成有机中药材1万亩,在全县建成中药材万亩片带3个、千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6个12.3万亩,辐射带动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10个中药材趁鲜切车间加工中药材5142吨,带动加工大户500户。从中药材种子生产、种苗繁育,再到有机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市场化营销,渭源县蹚出一条中药材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新路子,中药材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高慧介绍:“渭源县具有长期发展中厚植的‘人和’优势。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形成了北参南归川芪的区域布局,当归、党参、黄芪、柴胡等15个品种形成了一定规模。全县中药材年均种植面积35达到万亩以上,中药材总产量达到12万吨,农民可支配收入的28.5%来自中药材产业。‘渭源白条党参’通过了地理标志认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同时,渭源县依托现代信息手段,在全省率先建立道地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了从产地到产品的全程闭环管理。在全县重点药材基地部署35台监控设备和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土壤数据监控药材生长情况。全县中医药产品实现一品一码,消费者只需扫码就可追溯查看产品的全部信息,实现码上消费、放心消费。

  随着中药材产业链的健全和完善,一批批中药材企业落地渭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引来了一渠活水。

  走进渭源县中医药产业园区,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各类基础服务设施不断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日趋优化。佛慈红日、天成药业、华庆堂等46家中医药企业加速生产,一片忙碌景象。

  渭源县积极推行“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闭环发展产业链条模式,推动中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建成以渭源工业园为主的精深加工区、以会川工业园为主的精制饮片加工区、以专业村为主的产地初加工区,持续做强中药材产业品牌,全力创建省级中药材产业园。全县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7万吨,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7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7家,GMP认证企业30家,年加工中药材达6.5万吨,实现产值15.6亿元,市场交易量达到12万吨,交易额20.4亿元。“十四五”末,全县中医药产值预计迈向60亿级。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