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甘肃网 >> 甘肃新闻 >> 市州播报 >> 定西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定西样本”——定西市全力打造“中国药都”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08-22 09:19 来源:新定西·定西日报

  原标题: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定西样本”——定西市全力打造“中国药都”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新定西·定西日报记者 文雪娅

  在华夏大地悠久的医药文明长河中,中医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智慧,滋养着中华民族的健康福祉。定西市,这座承载着深厚中医药文化底蕴的城市,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并举、药医共荣”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创新“六抓六新”工作机制,成功推动定西中医药高质量融合发展。2024年4月,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市。

  紧抓顶层设计,构建中医药发展新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组建成立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局、市中医药管理局、市中医药研究院、市中医药产业研究中心、岷县当归研究院和陇西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等机构单位,打造市县区完备的中医药管理与科研体系。相继制定出台了《定西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中医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全市实现了县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中医科室设置、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村卫生室使用中医药并开展适宜技术“四个全覆盖”。创新建立了以“中医专家联盟+中医专科联盟+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康养联盟”为主要内容的“定西特色”多元化中医医疗服务联合体。201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获批市中医医院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4年定西市作为全省唯一市州成功入围54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紧抓资源扩容,打造中医药服务新格局

  走进渭源县五竹镇卫生院旗舰中医馆内,浓郁的中药草香扑鼻而来,古色古香的装饰风格让人仿佛置身于传统中医的殿堂之中。记者看到,足浴区内整齐摆放着多个足浴桶,村民们享受着藏药足浴带来的舒适与放松。据中医馆负责人介绍,藏药足浴是中医阁的一大特色,通过独特的藏药配方和足浴疗法,能够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疲劳,对多种慢性病和亚健康状态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渭源县五竹镇卫生院旗舰中医馆坚持‘中医药文化、振兴国医药事业’的服务理念,对中医馆进行改造升级,购置全自动蜡疗机、深层肌肉按摩仪、疼痛治疗仪等理疗设备和下肢功率自行车、电脑颈椎牵引机等康复设备,甄选业务骨干到省、市、县医疗机构进修学习,秉持服务阵地再提档、内涵建设再强化、服务能力再提升的原则,使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提标扩能。”渭源县五竹镇卫生院副院长说。

  渭源县路园镇三河口村卫生室的中医阁内病人很多。据了解,中医阁能够提供一般常见病、慢性病等的门诊与住院诊疗服务,打通了附近村民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村民们表示,中医阁的开设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中医服务,不仅省去了远赴大医院就医的麻烦,还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一位正在接受针灸治疗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我腰腿疼得厉害,去医院看病要跑很远,现在好了,中医阁就在家门口,针灸了几次,感觉疼痛明显减轻了。”

  此外,岷县中医卫生院不仅致力于传统中医诊疗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还将中医药特色服务与医院康复科、安宁疗护、精神科等病区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与西医相结合,提高疗效,更好地服务患者。

  目前,定西市中医医院已建成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全市7县区建有9家中医类医院,11家综合医院全部设置中医药管理科和中医科,125个临床科室设置中医综合治疗室,16家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建有中医馆(国医堂),所有村卫生室可以提供不同层次的中医药服务,实现县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中医科室设置、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村卫生室使用中医药服务“四个全覆盖”。

  紧抓学科建设,拓展中医药服务新内涵

  走进陇西县智慧中医堂,记者被其独特的“一园三中心七馆”布局深深吸引。药都康养园与中医治未病、康复、医疗三大中心相辅相成,七馆则涵盖了中医药文化的展示、特色产品的展览、养生体验、药膳品尝、特色理疗、康复服务及名中医诊疗,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中医诊疗服务,还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中医药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

  “作为一名医院培养的中医人才,我们专注于中医特色疗法,尤其是小针刀、特色针灸、内针等对当地老百姓有很好治疗效果的疗法,这些治疗手段更科学、更安全,给基层老百姓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也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定西市基层名中医、针灸主任医师汪燕伟说。

  记者了解到,岷县始终按照“强龙头、壮枢纽、固网底”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中医馆为枢纽、村卫生室中医阁为网底、涵盖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社会办医院和诊所的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全县22个乡镇卫生院均规范设立中医馆,能够规范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县各村卫生室均能够规范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完成44所村级中医阁建设。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医联体建设,创新建立了以“中医专家联盟+中医专科联盟+中医药学会+中医药研究院+中医康养联盟”为主要内容的“定西特色”多元化中医医疗服务联合体。2019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3年获批市中医医院与长春中医药大学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024年定西市作为全省唯一市州成功入围54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

  紧抓产业延链,固培中医药产业新领域

  走进岷县麻子川镇的万亩中药材示范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凭借得天独厚的高寒阴湿气候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岷县成为了中药材种植的理想之地。如今,岷县的中药材年种植面积已超过68万亩,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占比85%以上,主打当归、黄芪、党参等238种中药材。依托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岷县积极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制定并实施了多项地方及行业标准,为中药材产业的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该县还成功繁育了岷归系列新品种,进一步提升了中药材的种植效益和附加值。

  在岷县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陇西县首阳镇的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和渭源白条党参新寨核心产区种植基地也齐头并进,通过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有效提升了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途径。

  早晨,岷县的当归交易城市场内热闹非凡,药农、商贩、采购商汇聚一堂。市场内,摊位林立,当归香气四溢,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成一片,人们忙碌而有序。

  “我是2019年开始摆摊经营当归,我们家乡的这个当归是挺好的,全国各地的客商都来批发零售。”柴济堂药材信息部老板包梅芳说。

  “为有效规范中国当归城市场交易秩序,切实维护‘中国当归之乡’美誉,为广大药农药材交易者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岷县市场监管局严格依照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认真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不断强化中国当归城市场整治,通过加强人员管理、强化交易大厅建设、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强化出入车辆管理等措施,有效解决了岷归等道地药材交易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岷阳镇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李小伟说。

  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中药材从种植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大力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百千万工程”(百亩种子繁育基地、千亩种苗繁育基地、万亩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渭源县按照“区域化”布局、“链条化”锻造、“园区化”聚集、“品牌化”引领、“社会化”服务的“五化五打造”,形成了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目前,该县种子种苗繁育面积达到3.1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以上,鲜药产量达到12万吨,实现种植业产值15亿元,全县形成年产中药饮片6.5万吨、中药提取物0.2万吨的生产规模,链条产值达到15.63亿元。

  紧抓业态融合,催生中医药发展新模式

  我市在中医药产业的深度改革中,大力实施“强服务业”战略,积极发展“健康+”产业,全面推动中医药产业迈上新台阶。全市现有各类中药材重点加工企业100余户,规模以上中医药加工企业60余户,研发生产中医药保健食品、药膳、药妆等大健康产品120多个品种,已注册备案108款。积极推进旅游康养,建成陇西中医药康养一条街和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中心、通渭温泉疗养中心等中医药康养旅游基地。突出食药养生,全市大宗种植的当归、党参、黄芪、金银花等中药材纳入国家食药同源物质目录。注重医养结合,全市建成覆盖7县区的医养结合机构12个,通渭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全国康复研究基地—西北中心康复示范基地,渭源县中医医院等3家机构被命名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姜珲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按照国家和省市党委、政府对定西中医药发展的目标定位,持续坚持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药共融、共同发展,加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定西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版权声明:凡注有稿件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稿件,均为中国甘肃网版权稿件,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

西北角西北角
中国甘肃网微信中国甘肃网微信
中国甘肃网微博中国甘肃网微博
微博甘肃微博甘肃
学习强国学习强国
今日头条号今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