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层峰续华章——嘉峪关市乘势打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原标题:跨越层峰续华章——我市乘势打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亮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奋楫扬帆的嘉峪关,在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以发展的底气、奋进的骨气、斗争的志气,涉险滩、迎挑战、啃硬骨,奏响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主旋律。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激荡着嘉峪关改革的春潮,见证着嘉峪关发展的动人篇章。
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嘉峪关的实践新篇,嘉峪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四强”行动,积极推进“两区一城一地”建设,全力打造“六个典范”,各领域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开辟了新境界。
数字最有说服力。
2024年上半年,嘉峪关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以上,分别高于国家、省上3.4、2.6个百分点,较2019年增加值增长近100亿元。
五年的奋进、五年的接续,崭新的成绩单一次次刷新跃升的新高度,嘉峪关推动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求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从2023年算起,嘉峪关连续6个季度获得省委省政府市州重点季度考核奖励,成功跻身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方阵,成绩可圈可点。
时代大潮波澜壮阔,时代答卷常答常新。
向新而行、转型发展,在全省现代化建设中追赶进位,嘉峪关仍需跋山涉水,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砥砺前行、永不止步!
精准定位,城市品质快速提升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品质发生的每一点变化,城市提升取得的每一份成绩,都离不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支撑。
秉承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城的理念,嘉峪关聚焦“小而强”“小而精”“小而美”的要求,全面加强城市更新、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集中布局智慧城市建设,打出一套又一套组合拳。
2020年以来,投资近6亿元对58个老旧小区进行绿化提升改造,为40个小区新增健身器材,89个小区加装休闲座椅;
投资1300万元为老旧小区安装视频监控及车行、人行门禁系统,改造楼前入户排水管线;
为20个小区配建非机动车车棚和充电桩,解决小区内电动车充电难题;
开通5G基站137座,光缆线路到达三镇镇政府及17个村,“三难两高”问题解决率100%,排名全省第一;
……
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的明显提高,正塑造着嘉峪关城市独特的气质和品格。
瞄准城市更新,嘉峪关深刻把握城市人本价值的内涵精髓,从政务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抓起,让每一个嘉峪关人深切地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2020年以来,嘉峪关积极参与甘肃政务服务网嘉峪关子站和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事项认领编制、系统清单普查录入,事项办理流程再造、政务数据供需对接工作;
优化企业开办流程,网办率达100%,新开办企业社保参保登记审核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内,累计审核新开办企业参保登记1244户;
践行“12456”政务服务理念,推进“一门一窗”服务,分领域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综合办事窗口67个,积极开展“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和“一件事一次办”服务;
搭建政务服务直通平台,建立43个部门参与的嘉峪关市政务服务工作群,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嘉峪关用心做好城市治理的每一个细节,让市民生活的便捷性、舒适度、智慧度日益彰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搭乘智能时代这趟高速列车快速行进,已成为衡量城市数字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顺势而为、应势而上。嘉峪关稳步推进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技术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各领域应用逐步深入,智能物流管控、智能生产管理、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智能机器人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效果日益彰显。
其中,酒钢集团、索通公司被工信部列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的实绩实效即是明证。
具体来看,酒钢集团私有云平台为40家单位的各类应用系统提供777台虚拟机资源,利用互联网聚集内外部设计和制造资源实现联合创新;酒钢集团7号高炉认定为省级第一批数字化车间。
龙头带动,全域并进。
交通运输数字化联网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动态监控运输市场,实现车辆管理智能化、行业安全监管科技化、车辆调度科学化;
“互联网+医疗健康”推动市中医医院建成肺结节人工智能辅助诊断AI系统;
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居民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实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与各医疗机构基本业务系统信息互联互通,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实现全覆盖;
医疗系统视频监控平台,推进协同客户端安装应用,完成影像、超声、心电检验检查结果共享接口对接工作;
……
插上智能化“振翅高飞”的翅膀,嘉峪关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活力更加澎湃。
实数融合,产业转型取得突破
实数融合,产业聚变。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交汇交融催生的动能正在以几何级的量级递增。
奋楫数字航道,嘉峪关勇当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创新的排头兵。
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立柱架梁,酒钢集团“三化”改造稳步推进,全国首例车、铲、钻、锤全流程协调作业项目——酒钢集团西沟矿“5G+智慧矿山”项目推广应用,西部重工3D砂型打印及精密铸造车间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
打通工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嘉峪关以酒钢集团7号高炉成功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钢铁行业焦炉建设新技术融合标准应用试点”试点项目的崭新契机,推动工业和信息化在绿色发展的轨道上阔步前行。
其中,以培育绿色工厂为着力点,引导企业积极研发绿色产品,加快推动生产过程与资源利用绿色化改造,全面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就是嘉峪关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显著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顺应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要求,嘉峪关大力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技术产品装备,推动重点用能企业能效水平和节能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加大重点排查钢铁、水泥、电解铝、铁合金、铸造传统重点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实施和产业政策落实跟踪督查。
目前,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通过终期验收,成功入选40个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嘉峪关工业园区荣获2023年度省级开发区考核第一名,蝉联全省优秀开发区“十二连冠”和优秀省级高新区“五连冠”。
对嘉峪关来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点必须放在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五年来,嘉峪关锚定做大做长“钢铁及装备制造、电解铝及铝制品加工”两条千亿级产业链,做优做强“核技术应用及装备制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精细化工”四条百亿级产业链,做新做精“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绿色环保”N条十亿级产业链目标,全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要素集聚地。
实现“做大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的集群效应。
可以说,遵从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用足用好资源优势才算抓到了点子上。嘉峪关的优势在哪儿?这是首先必须考虑清楚的事情。
把光伏产业做优做强,让戈壁荒滩“光芒万丈”,嘉峪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加快嘉峪关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建设,顺利建成索通公司770兆瓦、中广核120兆瓦光伏发电等“十四五”第一批100万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十四五”第二批500兆瓦光伏项目建设,陇鹏光伏科技5GW光伏组件智慧工厂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依托嘉酒局域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项目建设,嘉峪关顺势完成东兴铝业电解槽阴极全石墨化结构优化项目,布局建设嘉能矿业年处理150万吨钢渣综合利用、润源公司除尘灰资源化利用项目,产业耦合度日益彰显。
目前,酒钢集团智慧电网及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第一批沙漠、戈壁、荒漠重大风光基地建设项目。
从在新能源发展中谋方略,到在军民融合产业推进中开新局,嘉峪关全力推动国家核基地综合保障区项目落地实施,扎实推进嘉核科学城玻璃固化冷实验室平台和数据控制中心建设,非核设备制造、民用核技术研发、核下游产品研发取得新进展。
作为工业旅游城市,嘉峪关工业的强基优势固然要一再放大,但旅游的支撑作用也从未忽视过。
五年来,围绕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黑山岩画、魏晋文化等嘉峪关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嘉峪关持续开发文创旅游商品,全力打造“嘉有好礼”品牌,大力实施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放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和平台的优势,嘉峪关市5A级旅游景区嘉峪关文物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2022全国旅游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名单。
多点发力,通道经济蓬勃发展
开路先锋,交通先行。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服务性行业,交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日益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嘉峪关,对通道经济发展渴求从未有像今天这么强烈。
把脉经济“大动脉”,以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全方位构筑,撬动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一池春水”,嘉峪关干劲十足。
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积极打造国家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加快推进甘肃(嘉峪关)国际空港建设,开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货运航班航线,全面融入“空中丝绸之路”,促进航空导向和陆路导向联动发展的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升级,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格局。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路、桥、场、站最关键。
推进酒钢集团多式联运物流园、铁路物流园、空港物流园建设工程,打造大型煤炭交易中心、大宗矿产品仓储集散中心、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五金机电生产集散基地,完善多式联运服务功能,加强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物流园区建设布局更加科学、更加有力。
从全面发力通道经济到加快建设口岸经济,嘉峪关依托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不断开辟对外开放新赛道、塑造新优势。
加快推进嘉峪关机场航空口岸建设,发展国际国内货运包机业务,开展保税物流、冷链冷藏、仓储集散、国际贸易、国内贸易;
积极争取嘉峪关铁路口岸开放,设立大宗矿产品、申报汽车整车、牛羊肉等进口指定口岸;
引进大型商贸物流企业、货代公司、进出口加工贸易企业入驻口岸,促进物流集散和要素资源配置;
……
充分利用空港、陆港集聚辐射优势,嘉峪关外向型产业聚集发展和规模扩张的势能加快释放。
五年来,嘉峪关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交通运输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增效。
S06酒嘉绕城高速公路(嘉峪关段)建成投用,X302线嘉峪关机场路提质改造工程顺利实施,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项目完成与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对接;
着力改善公路基础差、抗灾能力弱、危桥、险道路段多的国省县乡道路质量,道路安全养护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优化运力结构。推广应用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稳步推进纯电动、油电混动公交车的应用与推广,绿色低碳出行迈出新步伐;
……
以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嘉峪关在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装备体系、运输服务体系、交通治理体系建设上开了新局、闯了新路、立了新功。
创新驱动,科技强市成效显著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五年来,嘉峪关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基座。
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
2020年以来,嘉峪关将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重要抓手,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持续擦亮创新金字招牌。
目前,登记省级以上科技成果5项、市级科技成果11项。专利授权量累计1804件;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累计22.09亿元;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家,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增加。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抓创新贵在从教育抓起。
这些年,嘉峪关牢固树立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的理念,累计投入资金3.22亿元,实施教育“十大工程”,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三个课堂”平台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推动硬件建设提质的基础上,嘉峪关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市创建,学前教育“双普双惠”发展完成省级评估验收,市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典型经验被甘肃省政法委作为典型案例宣传推广,教育发展的内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持续提升。
本着诚心引才、倾心育才的理念,嘉峪关累计招聘教师491人,教师年均接受培训150学时以上,“三支重点人才队伍”建设项目被甘肃省委组织部确定为省级重点人才培训项目,教师队伍建设整体素养进一步提升。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协同发展理念,嘉峪关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与省级科技计划体系有效衔接,完善市级项目计划指南发布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机制,对项目计划体系、立项机制、过程管理、绩效评估等实施全过程优化提升;
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综合运用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项目,严格执行重大科技项目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绩效目标管理;
加大科研领域简政放权力度,推动实施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主动融入国家双边和多边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开展合作交流,推动合作内容深层次拓展;
……
随着一系列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落地落实,嘉峪关加速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促进科技成果更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大大提升。
互促互进,城乡融合有序有力
城乡共融,相得益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嘉峪关来说,城乡融合的深度、广度直接决定着城市现代化的品质和品格。
画好城乡融合“同心圆”,携手并肩、互联互通,同心协力、同向发力可谓是增强互促互进整体效能的最有效方法。
从市情出发,这些年,嘉峪关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发展农业,以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为重点,引导村集体联合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机械化、高效化生产,切实提高土地产出、提升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把城市发展的经验启迪贯注到农村发展的一撇一捺之中,关键得掌握精髓、明确发力点。其中,一个核心点就是推动“农民市民化”。
从高质量推进村庄规划着手,嘉峪关试点建设集产业、居住、公共服务相配套的农村新型社区,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绽放新容颜。
在城乡融合中促农村繁荣发展,“一盘棋”的思想从来都是重要的方法论,这一点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中更加彰显。
这些年,嘉峪关聚焦农村亮化、绿化、道路等,加快推进农村饮用水提升改造、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生活垃圾分类清运处理配套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地区延伸、农村交通发展新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打通城乡融合的阻隔,产业振兴永远都是摆在头等重要位置的。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必须一以贯之。
着力破解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嘉峪关围绕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构建“精细蔬菜、经济林果、现代畜牧、休闲农业”四大产业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已谋划实施的33个项目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与此同时,借力旅游强势崛起的东风,嘉峪关按照“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思路,以项目建设、节会经济、产业发展为抓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体系,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标本兼治,生态文明统筹推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嘉峪关以回答时代课题的勇气和定力推动生态环境开新破局。
高效发挥164套污染源废气监控系统、26个空气质量微测站和3个空气质量国控站作用,扎实推进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建成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完成90批次煤质抽检,城市道路湿法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大气污染的防治成效可圈可点。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推动河湖“四乱”问题常态化规范化整治,建成区实现无黑臭水体和入河排污口……随着水源污染防治不断深入推进,绿水长流的和美蓝图渐次映入眼帘。
讨赖河嘉峪关段为全省首个通过验收的美丽幸福示范河湖;获评全国“2021年度环境治理工程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地方”,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和生态环境部、省政府通报表扬;成为全国9个之一、全省首个在生态环境领域获激励的城市……
如果大气和水的生态指数依托感官即可知觉到的话,那么土壤污染防治则需要我们下更大力气予以全方位防治。
在农村,大力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健全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
在厂区,全面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建成电解铝槽大修渣无害化综合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各类危险废物年处置能力达到41.3万吨。
在医院,完成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设备升级项目建设,收集、处置医疗废物600吨,实现无害化安全处置。
从下大力气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到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嘉峪关吹响了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动的“集结号”。
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合理布局城乡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结构,提高用水效率;
推进讨赖河安远沟至嘉酒分界线段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启嘉峪关草湖湿地公园森林植被恢复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重点生态项目建设;
积极推行“互联网+义务植树”活动,因地制宜建设城市小游园和微绿地,全面摸清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和保护级状况;
……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定力,嘉峪关全力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绚烂画卷愈发可人。
开拓创新,深化改革走实走深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就是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价值旨归。
对嘉峪关来说,依然如此。
为了让病人看病更舒心,嘉峪关全面优化医疗体系、医疗服务“两个链条”建设,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如:建立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职工个人账户,门诊费用纳入统筹支付范围;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确保不因罹患重特大疾病影响基本生活;推行嘉酒区域内医保就医互认制度,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实现从住院、普通门诊扩大到门诊慢特病,实现“5个特殊病种”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
面对“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反映,嘉峪关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提质优化。
大力实施项目落地“一抓准”、惠企政策“一口清”、项目手续“一人办”、保障服务“一条龙”、责任落实“一专班”、政商环境“一家清”的“六个一”工作模式;
按照“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分类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开通嘉峪关市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
……
人民心声就是改革所向。
从“放管服”改革到市场监管服务改革,一桩桩、一件件,凡是群众期望高、社会反响强的事情,改革便盯着上、盯着改。
在政法领域,通过持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整合执法司法责任和制约监督,改革各项配套措施扎实有效落地。
在市场监管领域,通过整合优化市场主体登记、食品经营许可、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备案、特种设备登记、计量标准考核的市场监管窗口服务,实现“一窗通办”。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通过设立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信息技术等7个方面的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便利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
时代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让人民群众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嘉峪关大力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施社区治理改革德治润化行动,推行社区书房标准化建设,探索图书馆分馆社会化合作新模式,建成“公交文旅图书小站”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实施“长城·永恒的记忆”长城文化美术创作工程,首次通过“实物+图片”创新展览展示,启动“当长城遇见钢城”——嘉峪关城市主题特色展;
开展“全民阅读七进活动”特色品牌全民阅读服务活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托起了嘉峪关老百姓“稳稳的幸福”。
多措并举,社会治理落实落细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
对国家是这样,对一域也是这样。
这些年,嘉峪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夯实“城市之治”的根基,让人民群众有了坚实的依托、发展有了强大的底气、前进有了澎湃的动能。
更加突出科技支撑,嘉峪关利用“雪亮工程”打通一、二、三类视频监控6137路,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建成了以视频监控系统为依托、联网应用为支撑、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智慧综治平台为载体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更加注重信息化支撑,推广运用集数据汇聚、态势分析、协同调度、风险预警功能于一体的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智慧综治”信息平台和命案风险预警智能系统“三大平台”,促进大数据、智能化与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度融合。
更加突出智能化支撑,充分运用命案预警预测预防智能系统,建立涵盖涉法涉诉信访、网格化服务、特殊人群管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的数据信息分析研判机制,确保处置方案更加科学、精准、有效。
更加突出平台化支撑,对下沉社区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再梳理,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行清单管理,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结合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平台重构、组织开展流程再造。
更加突出机制化支撑,建立市委、市政府“一把手”挂帅、全市上下贯通的领导协调机制,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持续增强各级党政领导主动防风险、抓治理、保平安、促发展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绘就幸福,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在嘉峪关,从农村老人的照护服务可见一斑。
这些年,嘉峪关通过建立健全老年人基础台账,全面掌握老年人数量规模、经济来源、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照料情况等基本信息,确保照护帮扶措施有力有效。
针对三镇部分老人子女长期不在身边或者患有慢性老年疾病的情况,镇村积极与卫生部门建立联系,对辖区内60岁及以上老年人完成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实现家庭医疗救助“一对一”,确保老年人得到照料护理、基本救治。
如果说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体现的是社会对老年群体格外关注的话,那么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的群体来说,让大家生活得更幸福体现的却是一个城市的高度。
让老百姓有更满意的收入,嘉峪关规范企业用工和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确保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让老百姓有更稳定的工作,嘉峪关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
让老百姓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嘉峪关落实落细各项社保政策,持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失业保险金、补助金发放范围。
然而,无论是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还是更可靠的社会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从来都是增强广大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最大保障。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些年,嘉峪关更加自觉地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使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嘉峪关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充分运用就业创业服务补助政策,支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高校、创业就业孵化服务机构及社会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活动。
与此同时,嘉峪关通过建立完善“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面、及时、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循大道,至万里;秉初心,谋远图。新征程上,只要我们永葆“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嘉峪关的蓝图一定会光彩书写!
- 2024-08-20嘉峪关酒泉机场旅客吞吐量创新高 较历史最高同比增长42.5%
- 2024-08-16雨后嘉峪关东湖景如画
- 2024-08-16嘉峪关市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
- 2024-08-16嘉峪关市文殊镇:红色领航激发动能 融合发展蒸蒸日上